一
在女儿秋秋的婴幼儿时代,我爱着她,纯出自然。那时我没有读过蒙台梭利育儿法或者类似的书籍,未曾有意识地去修习养育孩子的技巧,我爱她,只是出于一位母亲的生物本能,跟母鸡呵护小鸡是差不多的。
但是我从别的母亲那儿得到一些令我略略惊讶的反馈。
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中学女同学,我们坐在沙发上聊天。聊天的时候秋秋一直倚靠在我身前,我揽着她跟女同学说着话。有时秋秋插嘴,我就回应一下;有时她跑开,过会儿又跑回身前,便继续揽她在怀。
送客人出门的时候,女同学突然说:“我从你这儿学到了很多,在怎么对待小孩子上……”
我大为吃惊,我并没有教她什么呀,话题都没涉及到孩子。于是我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她说:“你对你女儿真好,以后我也要对我女儿好一点。”
某次,和同事一起参加一个聚会,同事到我家约我一道走。秋秋5岁,抱着我的腰纠缠:“妈妈,我也要去,我要和你一起去……”
我蹲下来,跟她说这次不能带她去。
她继续纠缠,语声带了一点哭腔。我蹲着把她揽在身前,温言软语安抚了好一会儿,待她情绪基本平定才跟同事出门。
出门后同事说:“换了我家宝宝这样子闹,我早就一巴掌过去了!”
我惊讶地看着她,不明白为什么要一巴掌过去。孩子依恋母亲,她想跟你在一起,这是很正常的事啊。她已经够难过的了,为什么还要打她?
二
我们一直很惯女儿。
13个月大,秋秋学会了走路。有一阵子家里晚饭挪到茶几上吃,茶几的高度差不多在她胸前,上面的东西她可以轻松够到。每端上一盘菜,她就用手拈起一小点,揉一揉,捏一捏,看一看。
她爸爸说,再用手抓菜就打了。
秋秋不理睬警告,继续时不时用手抓起盘中菜放到眼前观看。
秋爸用筷子敲打她伸出来拈菜的手指,开始只是作势轻敲,警告性质。
小孩子不管,继续拈菜。秋爸便加重了筷子敲打的力度,准备当真给点教训了。小家伙稍稍有点疼,惊讶地抬眼看一下爸爸。
这时候我生气了,拿走她爸爸手上的筷子,说:“干嘛要打她?她只是想了解面前这样东西,手是她了解这样东西的途径,就跟用眼睛看是一样……所以她没有什么过错啊。”
晚饭后我们带她散步,几条小马路人车稀少,秋秋走着走着,会突然兴起,估摸是怀念不久之前的爬行岁月,便两膝着地,双手在前,在马路中央吧嗒吧嗒爬起来。我们在一旁笑着继续朝前,保持跟她的爬行同样的步速,任由她爱爬多久爬多久。
记得也是在秋秋四五岁的时候,一天晚上,一个朋友来看我,告辞的时候秋秋已经上床了。她在卧室里听见我送朋友出门的动静,嚷着也要去送。那是冬天,她已经脱了衣服钻进被窝,我说:“你不许去。”然后径直出门了。
等我送完朋友往回走,远远地看到靠近路灯的树下似乎有个人站着。
等走近了,我发现那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秋爸抱着秋秋站在那里,等着我!秋爸用一床小被子裹着她,她的腿蜷在被子里,看上去似乎回到了婴儿时代。
我惊奇得都不知说什么好了。
秋爸笑着说:“你不知道,她一听见你出门的声音,简直像头小狼一样,光着脚就往外冲……”
于是,秋爸就连人带被地抱她出来迎我。
三
“惯”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比较尊重孩子的想法,比较在意她的感受,让她的人性舒展,获得自由充分的发展。
我觉得尊重孩子身心的需求是高过一切的。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更应该是保护者的形象,而不是教育者的形象。不要迫不及待把一些枷锁套在她身上,不要太早把一些对错的观念灌输给她。犯一点错误其实也没多大关系,更何况许多东西,父母说对的未必是真的对。
古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相当有道理,但却不适应于孩子的天性发展上。我最不想的,就是用许多人为规矩硬生生框范这柔软小人,硬生生把她框成方的或圆的。她是她自己的,我要让她自己长。你要全身心信任她是可以靠自己长成一个坚韧美好生命的,只要你顺应了她的天性,不压制不干预她的生长。父母的职责,是在她身心皆幼弱的时候提供照顾与保护,除此之外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观察与理解一个生命如何从胚芽开始成长,日趋完善。
因此,养育孩子重要的是让他们按照自身节奏生长,拥有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重要的是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是你来到人世所收获的至大恩赐,你必不能败坏它。不是说“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吗?母鸡都会做的事,我们更要做到。在高度社会化的人类生活中,让我们保持一点动物性,那是我们的本能,我们的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