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骗犯具有什么特点及手法?
——戴伪善面具及了解孩子心理
骗子,通常具有一些必备的特点,比如,看上去很亲切,对孩子的心理有所了解,等等。傅警监说,拐骗犯可能会对拐骗对象提前做了解,但有时候也可能靠“蒙”,通过对话摸清拐骗对象的情况,然后实施拐骗。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权威法。孩子通常对家长、老师和要好的亲戚朋友的话很信服,拐骗犯便常常打着“老师怎么说”、“家长怎么说”、“他们叫你跟着我”的旗号,从而轻易地获得孩子的信任。
2.物质引诱法。拐骗犯会给孩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比如零食、玩具等,诱惑孩子跟他走。
3.激将法。拐骗犯还喜欢利用孩子乐于助人的善心,比如向孩子问路,请孩子带路,再不停地夸奖“你真是个好孩子”,以此达到激将的目的,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帮助他人很自豪,于是愿意跟着走。
以上三种手法都紧紧抓住了孩子的心理,以骗取信任,一旦孩子被带走、被控制,拐骗犯就可能采取强制措施,包括拖上车、捆绑、塞口等。
遇到拐骗犯应如何正确应对?
——先冷静拒绝对方的要求,若对方继续纠缠,一定要大声呼救
一旦遇到拐骗犯,最好是软处理,避免硬碰硬地跟对方说:“你是坏人,我不跟你走。”可以说:“我爸妈正过来接我。”或找机会迅速跑到路边的商店或者人多的地方,不要以孩子个人的微弱力量去正面对抗,若对方是为了勒索钱财,急起来可能会采取强硬手段伤害孩子。
被拐骗孩子巧妙逃脱的案例
案例一:遇到正在巡逻的交警,小女孩马上冲出去抱着交警求救
去年7月,江浙地区的一个小女孩跟着奶奶上学,两人分手后,她被一名妇女拐骗。妇女扮成女孩家里的熟人,要她跟着走。小女孩渐渐发现不对,面对妇女凶悍的一面,她没有反抗,也没有嚷嚷,路上行人不多,她一直沉默地跟着妇女走。直到两人在高速公路边停下,拐骗犯去拦车,遇到了正在巡逻的交警。这时,小女孩马上冲出去抱着交警,大声说:“我是被拐骗的!”并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警察。随后,当交警询问这名妇女小女孩的情况时,她一问三不知。这之后,交警在小女孩的书包里发现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家庭情况和联系电话。当即,交警就与女孩的父母通话以确认身份,最后,拐骗犯被抓,小女孩安全脱险。
案例二:努力记住经过的每个地方、走的方向、路边细节
去年12月,一个不到10岁的男孩在去少年宫上兴趣班的路上,被人拐骗绑架到东莞。男孩一路上非常镇定,努力记住经过的每个地方、走的方向、路边的细节等。一天,趁拐骗犯不注意,男孩挣脱逃了出来,沿着铁路的方向一直往回走,最终走回了家。
这两个案例都告诉我们,遇事一定要冷静,以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为重。犯罪分子在挑选拐骗对象时通常都是先猜测、后试探,他会观察这个孩子适不适合下手、能不能成功实施拐骗。所以,如果孩子当时单独行动,遇上了不明身份的人,感觉他有企图,第一反应应该是:不理睬、不吭声,或者扭头就走。
傅警监表示,在做出不愿意跟着走的回应后,对方若采取下一步措施,比如笑着走过来揽着孩子,说:“乖,跟我走吧,听话。”借此制造跟孩子很熟悉、很友好的假象和声势,这时孩子一定要大胆地说:“我不认识你,我不愿意跟你走!”表明跟对方没有任何关系,或高声呼救,让周围人听到,从而伸出援手。另外,犯罪分子在实施拐骗时,很难说是单个行动,所以要教孩子先冷静应对,若对方继续纠缠,一定要大声呼救、大胆地让周围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从而寻求帮助。同时,还可以寻求穿制服的人或者有固定店铺的人的帮助。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拐骗和走失、失联不是一回事,如果孩子只是与父母走散了,最好留在原地等待父母回来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