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有一家糖炒栗子很有名,每每去买都得排老长的队。一次,看到有大小两种栗子,随口问了问价钱。“大的19块,小的16块。”服务生礼貌地回答我的问题。我一看,大小相差不大呀,难道欺客?服务生解释说:“虽然相差不大,但是炒起来时间却是不同的,过一点、欠一点,火候掌握就不准了。”他指着混在大栗子中的小颗,大的色泽光亮,小的已经焦了裂了,透出难闻的味道来;而混在小栗子中的大颗粒,想必是熟不透、吃不得的。这一看,心下不由得信服。
无独有偶,那天翻阅旧书,见《芙蓉镜寓言》有一则故事,说辽国皇帝向一个聪明的家奴打听民生,家奴趁机进谏,说最近盛行吃栗子,而炒栗子的决窍是:“小者熟,则大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意思很好懂,说的是治国治人大道,其实,和孔子教育理论的“因材施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身边有不少妈妈都喜欢看大众育儿书、学育儿法则,本人也曾是这样,照搬理论侍候小泥的饮食,每天照书买齐食材,悉心料理。结果却适得其反,当时小泥肠胃消化能力弱,不适合大鱼大肉,我做的骨汤,没去掉上层油就直接喂食……
我可以埋怨指南里没有加上“此菜系不适合肠胃弱的宝宝”吗?但是别人照做,都把宝宝养得白白胖胖的。说到别人,我又想起家里的两个小顽皮——我家的、小叔家的。两个孩子虽说自小亲密,但个性却南辕北辙,同一个事情,跟小远说得通,到小泥这里就不行了。一次组织义卖活动,我们先在家里找闲置东西。小远翻了大量的旧玩具,遥控汽车、机器人、溜溜球、漫画书,叠了满满两袋子。小远问小泥:“姐姐,你挑了什么卖? ”放眼一看,收拾半天,小泥就整出三只巴掌大的小布娃娃,还是脱了线、有五年以上收藏的小东西。
我婆婆笑了: “看看弟弟,就是比小泥大方! ”我也生气了: “不是说好做善事吗?挑半天就挑你不要的?送礼物就是把自己喜欢的送给对方才珍贵啊! ”小泥别别扭扭又进了房间,再出来已经红了一双眼睛。“妈妈,我不想把旧东西送人!什么东西我都不想送人! ”小泥做了许久的思想斗争,终于说了出来。
按我以往的观念,可能会引导她:我们要学会爱别人、跟别人分享,小远不就分享了吗?你比小远大,怎么就不懂呢?但是,当我看着她冷静的表现方式时,突然觉得我错了。有什么可比较的?我怎么可以把完全不同的两个独立个体,用一种态度去对待呢?在小远看来,玩具就是玩具,旧了老了残了,可以扔可以换;小泥不同,她说:“每一个我都很有感情!我都很喜欢! ”小泥舍不得拿那些“很有感情、很喜欢”的布娃娃去捐,为什么要因为义卖去伤害她的感情?
我跟她协商,从零花钱里拿出50元买小钥匙扣,义卖后的钱再捐出去,她同意了。那次义卖,小远卖玩具、小泥卖钥匙扣,我们玩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