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双管齐下,孩子的暴力行为才会减少

双管齐下,孩子的暴力行为才会减少

2015-03-17 13:22:10 出处:乖乖网 作者:阿兜 儿童教育

安全感是低龄孩子的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坚定平和,遇事不会惊慌失措,能较好地融入集体,能现实、理智地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胆小怕事、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等人格倾向。

孩子暴力

蛮横无理,外强中干

董斌今年10岁,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男生。在班里,他是年龄最大的学生。6岁时,父母给他报名入学,但是董斌的爷爷不答应,说孩子太小,身体又不好,到学校会受同学欺负的。父母无奈,只好让董斌在家玩一年。

正如爷爷期望的那样,晚一年入学的董斌没有受过同学欺负,而是他经常欺负同学。因为长得胖,力气大,嗓门高,董斌刚入学就在班里树立了自己的虎威,男生女生都怕他。他经常骂同学“傻瓜”“笨蛋”“一群蠢猪”,没人敢还嘴。如果有哪个同学惹了他,比如碰倒了他的水壶,或发作业本时不恭敬,他的第一反应是破口大骂,对方若不马上道歉,他就动手,打同学耳光,或者把同学骑在身下打,朝对方脸上吐唾沫,甚至粗暴地推搡女同学。有一次,他打人时一拳打在墙上,蹭破了皮,被老师带到校医室包扎。女校医数落了他两句,他居然爆粗口,骂女校医是“丑八怪”“肥猪”。

因为打架骂人,董斌没少被老师教训,上课时被责令到走廊上罚站是家常便饭。被他欺负的同学家长更是三天两头找老师请愿,要求开除这匹害群之马。开除小学生当然是不允许的,所以董斌成了老师、家长和同学的一个大麻烦。在老师的一再要求下,董斌的妈妈张女士不得不带儿子找到我,咨询心理问题。

张女士向我抱怨,董斌是被爷爷惯坏的:“隔代亲真是害人不浅!这孩子被爷爷惯得无法无天,不仅在学校称王称霸,在家里也要当老大,提什么要求都必须马上满足,稍不顺心就摔东西。他爸爸没少打他,可是一点用都没有,只要爷爷出面干涉,他爸爸就得向他道歉。”

我问:“孩子跟爷爷住在一起吗?”

张女士回答:“不,我家住在城东,孩子的爷爷住在城西,但是打电话方便呀!只要接到孙子的告状电话,爷爷不问青红皂白,马上让我接电话,教训我和老公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能体罚,否则,孩子一旦有了心理阴影,会一辈子不幸福。都是那一套,翻来覆去地说,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张女士无意中透露,董斌其实是个胆小的男孩。他经常做噩梦,半夜被吓醒,哭着找妈妈。他还特别喜欢听惊悚故事,听的时候被吓得浑身发抖。在学校,他有时的表现让人啼笑皆非。比如,有一天他头顶着一个纸质鞋盒上课。老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这是在防备后面的人偷袭他。老师问,你坐在最后一排,谁会从后面偷袭你呢?他眨眨眼,嗫嚅道,万一我回头,坐在前排的人就可能向我扔东西。

张女士说:“依我看啊,这孩子其实是一只纸老虎,外强中干。他的粗暴都是虚张声势,骨子里很脆弱。”

“你可能说到了点子上。”我分析道,“董斌总是怀着警惕之心与同学相处,很容易认为别人对他有敌意,要伤害他,他需要通过攻击别人来保护自己。这叫防卫过当,或者叫以攻为守。”

张女士点头称是,又问:“可是,一个10岁的孩子,为什么有这么重的疑心呢?”

我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问:“董斌在学校学习成绩如何?参加有输赢结果的活动,比如游戏、体育比赛,他是否总是赢家?”

张女士说:“不,他很少是赢家,更多时候是中途放弃。学校运动会上,他参加200米赛跑,只跑了一半就退出了,理由是有两个对手超过了他,他肯定会输。至于学习成绩,更是让人生气,总是班里倒数几名,有几次考试,中间一道题不会做,他索性后面的全不做了,装肚子疼,放弃考试。”

追根溯源,家长反思

“董斌的问题,主要是安全感不足和价值感缺失。”我做出初步判断。

“安全感?此话怎讲?”张女士莫名其妙。

我解释道:“安全感是低龄孩子的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坚定平和,遇事不会惊慌失措,能较好地融入集体,能现实、理智地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胆小怕事、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等人格倾向。董斌则综合表现为防备心理过强、敏感、情绪难以自控。”

我告诉张女士,孩子的安全感,与生命早期的亲子关系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孩子缺乏安全感,通常有以下6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缺乏交流和信任感。首先,孩子都希望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他一起玩游戏,如果父母工作忙,缺乏与孩子的交流,孩子就会有隐隐的被遗弃感,感到深深的不安全。其次,父母总担心孩子能力弱,事事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对环境的信任感,感觉处处潜藏着危机,自然不会有安全感。

第二,目标太高。如果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把目标定得太高,会给孩子造成他不能承受的压力,使孩子失去安全感。

第三,教育方式不当。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宽容,事事迁就孩子,会让孩子感觉父母好欺负,变得无法无天的同时,孩子也会失去安全感。

第四,父母情绪的影响。父母情绪状态不佳,焦虑、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过多,会直接导致孩子的安全感缺乏。

第五,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心理学研究证实,孩子的安全感还与他所感受到的家庭经济状况有隐性的联系。也就是说,安全感与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暗示有关。在一些家庭,尽管实际的经济状况较差,但在孩子面前,父母很少表现出对经济的焦虑,孩子便有良好的安全感。反之,即使一些实际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如果父母总是习惯于在孩子面前夸张地显示关于经济状况的焦虑,同样会给孩子强烈的不安全暗示,以致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第六,母爱不足。孩子在生命的最初几年,是否得到母亲稳定而有规律的照顾,决定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任,这种基于对母亲的信任所发展出来的安全感,会影响人的一生。

张女士扳着指头,一一对号入座,发现董斌至少符合其中5条。她告诉我,生董斌时,她工作很忙,产假没休完就上班了,董斌由爷爷奶奶带。董斌半岁时,奶奶去世,爷爷身体多病,她只好请保姆带孩子。“董斌上小学前,我一共给他换了12个保姆,时间最长的带他一年半,最短的只在家待了一周。”张女士说,“董斌小时候特别爱哭,哭着找妈妈,不吃不喝,特能闹,保姆受不了。”

我说:“母亲不在身边,又频繁换保姆,也容易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孩子的安全感需要稳定的依恋关系和依恋对象。没有妈妈,保姆就是妈妈的替代者。经常换保姆,孩子不断经历着与熟悉保姆分离的焦虑和适应陌生保姆的痛苦,如何能建立起安全感?另外,孩子小时候爱哭,正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可惜你没有及时发觉。”

张女士问:“孩子的价值感缺失又是什么意思?”

我说:“当孩子安全感缺失,他就没有成长的动力,自然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会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另外,孩子从小缺少母爱,他会深深自责,认为妈妈不爱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没有价值。这种自责也会进一步造成孩子缺乏争胜的动力。董斌在集体竞技活动中频频中途放弃,也可以理解为自我保护。当遇到挫折时,他会想,我取胜无望了,与其让失败成真,倒不如我早早放弃,找理由退出。这是逃避行为,对他的成长极其不利。”

满足依恋,杜绝体罚

通过交流,张女士对我的分析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她问:“那么,如何让孩子有安全感呢?”

我告诉她,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都会强烈地依恋父母,这种依恋是在孩子与父母的交往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孩子要求的不仅是父母满足他的物质需求,更要求父母为他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当孩子探索外部世界时,依恋会使他有一种安全感。当孩子的依恋对象在身边时,他通常可以同陌生人玩。但当他感觉到危险时,则会立刻向依恋对象父母求助。此时,依恋对象应该对孩子的哭、笑、发声等信号格外敏感,并做出恰当、积极的反应,指导孩子的时候要热情、温和,在适当的时候用肯定的语气支持孩子的行为,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和长期的效应。

我说:“每个孩子都需要亲情,都需要心理安全感,然而,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另一番情景:父母大发脾气,恐吓孩子;父母体罚孩子,稍不如意就打孩子。有些父母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是为了不把孩子惯坏。事实上,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和痛苦,并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的。此时,儿童所感觉的恐惧是失去父母之爱的恐惧。”我耐心地解释,“要想让孩子有安全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满足孩子的依恋需求,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做有保护的冒险游戏,让孩子一点一点克服恐惧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第二,在家庭教育中杜绝体罚。董斌从小缺少母爱,成长环境不稳定,已经使他有了不安全感,爸爸又经常体罚他,两面夹击之下,他的痛苦和恐惧可想而知。另外,爸爸的粗暴对董斌来说也是一种示范,让他认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用拳头说话,谁力气大谁就占上风。”

张女士不住地点头,问:“您说的很有道理,我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我提醒道:“培养孩子的心理安全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不可心急,更不可中途放弃。安全感对孩子的一生幸福有重大意义,这样做是值得的。”

“具体的,我需要怎么做?”

我向张女士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和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生闷气,会把这股怨气累积在心中,长大后心中将会有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给孩子充分的亲情陪伴。现在有许多俗称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将孩子托付给保姆或是长辈照顾,自己则因为工作应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将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了。

第三,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有些自然灾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说地震、天空中的闪电等,这就是有些孩子对大自然感到恐惧的原因,或者是过大的声响、突然的惊吓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不安的来源。这时父母可以请心理治疗师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第四,借助游戏帮孩子找回安全感。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逐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父母可以多花点心思,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或DIY手工劳作等,让孩子从做中学,同时也让亲子情感升温,沟通更加顺畅。

第五,包容孩子的胆怯。对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来说,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让他感到委屈或孤立无援,比如生病、争宠,或是考试成绩不佳等,这时孩子会用摔打东西、哭闹等方式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寻求安慰。此时,父母切不可恐吓、嘲讽或干脆置之不理,因为孩子的宣泄方式不好,但宣泄本身是件好事。父母最好的安慰方式是倾听,最坏的方式是制止。生活中,类似“妈妈不要你了”“你不是我生的,是捡来的”“再不乖,给你两巴掌”之类的话绝不能说。

最后,我嘱咐道:“董斌在学校处境不好,建议你与老师多沟通,把孩子的心理状况通报老师,争取老师的配合,请老师有意识地多表扬董斌,这样双管齐下,孩子的暴力行为才会逐渐减少,变成一个心态阳光的快乐少年。”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