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幼遭人嘲笑的脑瘫儿,离异父母差点抛弃她……是奶奶的大爱托举,将初中毕业的她培养成了传奇作家。数月前,女孩用唯一能活动的左手食指,敲击出13万字的小说,来纪念奶奶——
奶奶大爱托举,被嘲笑的女孩燃起北大梦
1983年,陈媛出生在四川都江堰市。因母亲曾在怀孕期间一氧化碳中毒,陈媛一岁时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瘫儿,同时还患有肌张力叠加综合症。医生说,这个孩子一辈子只能在床上躺着度过。闻此噩耗,年轻的母亲心如刀绞。
几天后,陈媛的母亲流着泪跟陈媛的奶奶说:“妈,这孩子的病治不好,而且需要人照顾一辈子。现在我们可以对她仁慈、爱她、带着她,可等我们老了以后,谁来管她?还不如……”母亲没忍心说下去,已经被奶奶打断了。“别说了,如果你两口子嫌她烦,那就由我来带她!”奶奶语气坚定地道。
一岁半时,陈媛仍然不会说话和走路,身子也坐不稳。一天,父母又因为她的去留问题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最后,母亲悲愤地抱起陈媛,一边哭一边向火车站跑去。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欢乐源泉、希望所在,脑瘫女儿却成了他们夫妻矛盾的导火索,一想到暗无天日的未来,母亲简直绝望了!她心一横,决定将小陈媛远远地遗弃到外地。
陈媛的母亲刚买完票,就被闻讯赶来的婆婆拦了下来。婆婆一把将小孙女抢在怀里,气愤地对儿媳说:“这是一条小生命啊,你们怎么狠得下心!以后你去上班,我辞职带孩子,只要我活一天,就带她一天!”
为了照顾陈媛,50多岁的奶奶提前办了退休,一心抚养孙女,并带她四处奔波求医。陈媛的父母乐得这样轻松,从此很少再管女儿,只是贴点钱给奶奶。陈媛四肢无力,站立不稳,因此不管去哪儿奶奶都得背着她。奶奶的背,就是陈媛记忆中的“家”。
“媛媛,这个字念什么?”7岁时,陈媛因身体原因被学校拒之门外,奶奶没办法,只得自己教。她特意隔出一小间房子,布置成小教室,上面有黑板,下面有桌椅。怕陈媛坐不住,奶奶便把她绑在椅子上。
奶奶只有小学文化,只能从最基础的知识教起。有时一个简单的汉字要教上百遍,可她依然不厌其烦。家里任何东西都被奶奶当成教学工具。比如,吃饭时奶奶会问陈媛:“一个人吃饭需要两根筷子,那三个人吃饭需要几根筷子?”
“每一次拿起筷子,每一次吃到自己喜爱的汤圆,我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筷子、汤圆、广告牌……这些都是当年奶奶教我知识的‘教材’。”长大后,陈媛在她的书中写道。
在椅子上坐久了,陈媛屁股上长了一些褥疮,一碰椅子就疼。为了让孙女学得舒服些,奶奶背着她来到野外,配合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教她读书识字,一改往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陈媛就像一只出笼的鸟儿,高兴得手舞足蹈。奶奶指着花儿教她:“花开了,春天就到了。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现在就是春天啊。春天美不美啊?”望着天上的云,奶奶问陈媛:“你看,云像什么?”陈媛仔细地看了看后说:“像棉花糖!”这话逗得奶奶开怀大笑。就这样,奶奶的背又成了小媛媛的“移动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间,陈媛的学习能力突飞猛进。
奶奶教陈媛写了很多字,却从没教给她“奶奶”怎么写。8岁时,她向邻居家的姐姐偷学这两个字,并用笔在本子上写下:“奶奶,我爱你。”奶奶又感动又欣慰,含泪将小陈媛拥入怀中。
由于疾病原因,陈媛讲话口齿不清,直到七八岁才学会走路,且走起路来摇摇摆摆。有一次,她看到小朋友在玩跳房子的游戏,很想加入,却被嘲笑走路都不会,怎么跳。不服输的她非要尝试,结果腿上磕了一个大口子。奶奶看到后立即带她去医院缝合。结果半夜里伤口又扯开,鲜血直流。奶奶又抱着陈媛往医院跑,天黑路远,老人走了整整3个小时,到医院时她浑身已经被汗水浸透,一双腿累得直打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