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哈佛爸爸教你育儿,“小草”和“大树”都有自己的快乐

哈佛爸爸教你育儿,“小草”和“大树”都有自己的快乐

2015-04-13 14:29:25 出处:乖乖网 作者:杨珂 儿童早教
标签: 儿童早教    家庭育儿    早教方式   

Rong当年去哈佛时犹豫专业的取舍,高中时他就受著名的Merck公司青睐,曾以基因研究夺得过Westinghouse科学奖,选生化前途无量;但康先生支持他选择中文。在校期间有大量时间办杂志,锻炼自己的交流和写作能力,这些都为他将来在时代杂志社和微软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在座家长问康先生对“虎妈”的看法时,他坦白地说那是很“愚蠢”的教育方式。背离孩子的兴趣去培养的反面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康太太自小显示音乐天分,但成长的过程中被“逼”着学钢琴,导致成人后“恨”钢琴,几十年从不碰家里的钢琴。康先生辅导的年轻一代中还有好几例被逼出精神疾病的。

教育要“以长取胜”,而不是“以短取败”

康先生观察到欧裔的孩子也许很多科目都平平,但有一项突出,那他的父母就会强调那个强项,全力培养,孩子则自信满满。但亚裔的传统教育方式常常背道而驰,象他的侄女,能歌善舞,写作画画都很优秀,就是数学不好;那父母就把她课后80%以上的精力花在补习数学上,结果是孩子不但数学依旧平平,还对学习失去信心。

我在高中工作时每年都有优秀的学生因一门功课低于A,丧失角逐Valedictorian的资格而沮丧,甚至发生过激情绪反应。包括我自己读高中时也不理解为什么偏科,数学花再多的时间考试也就是80几分,高考时还因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考得比平时更差,本科只去了二类大学。(后来才发现因祸得福,造就了现在的自己,那是另一个话题了。)工作十几年后才清楚地认识到,按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能轻松地门门全A的学生是极少见的,偏科其实正常。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花最多的时间在自己最薄弱的课程上试图提高到A是本末倒置,不如把同样的精力放在自己最喜欢的科目上做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或最有兴趣的活动上做最有创意的领导,体现自己独特的价值。小学到高中的13年是人生中唯一一个要求什么都学的阶段,大学到成人,我们只需要一门精进并热爱就可以了。没人会追问IT专家高中时历史课成绩多少,更没人感兴趣考古专家为什么物理会挂课。

著名的伊利诺依洲"状元"研究从1981年开始跟踪调查81位各高中的Valedictorian14年,其中46位女生,35位男生,发现他们上学时成绩傲人但成人后在工作岗位并无突出成就。大部分从事传统职业,如会计,医生,律师,工程师,护士和老师。一位成为诗人,另一位是社会活动家(social justice activist)。四位没有完成大学,还有五位女生是全职妈妈(其中两位有硕士学位,两位有博士学位)。研究者14年中收集了11,000多页的采访记录, 结论是: 头名状元天资聪明,循规蹈距,勤奋好学,上课如鱼得水但缺乏创意,不是改变世界的领袖, 原因就在于没有发现并投入到自己最有热情的一行 “they've never been devoted to a single area in which they put all their passion”。

感谢康先生深刻的分享,以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提醒亚裔父母,教育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而不是去实现我们的愿望。哈佛等名校虽好,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更不是教育的终点。找到适合孩子个性和长处的专业和学校,帮他/她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做自己热爱的职业,才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