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虎子回到水门口村老家,第一天晚上和妈妈通话时,竟动情地说:“妈,我到太姥姥的墓前去了,到了那里挺想她的,还给她磕了个头。以前太姥姥老管我,还给我很多好吃的,想想她就躺在土墩下,我心里可难受了。儿子的动情表述让倪萍也流了泪,她对儿子说:“虎子,人都有这一天,所以,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善待亲人!”
儿子去了老家后,倪萍每天都要和儿子通话,了解他一天来的收获和感悟。让倪萍最欣慰的是,儿子和老家纯朴、勤快的小伙伴们很快打成一片。在乡下,虎子每天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到田里捉蚂蚱,河里逮泥鳅,一起玩捉迷藏。有个乳名叫二军的小伙伴,母亲多病,父亲残疾,他做饭、割草、放羊,很少闲下来。尽管家里很穷,二军却很快乐,功课也很棒。虎子去了二军家后,对他家的贫困深感惊讶,决定回北京前把自己的复读机赠给他。倪萍为儿子的善良感到高兴,让她更高兴的是,儿子与乡下小伙伴在一起,看到了城里看不到的一面,有助于他褪去城里孩子的娇骄二气。
转眼,40天的暑期生活到了尽头,虎子从开始的不愿意来,逐渐真心喜欢上了水门口村。临回北京前,他答应老家的小伙伴,等他们来北京的时候,请他们吃披萨。
成长路上“夸”出一个优秀少年,迂回战术“逼”儿子学会选择
倪萍是在姥姥不花钱的夸奖里长大,姥姥的“赏识教育”让倪萍做任何事情都充满自信。秉承姥姥的教育方法,倪萍在儿子成长道路上,也是毫不吝啬地夸奖、鼓励着儿子。
在儿子的眼疾没完全恢复之前,倪萍淡出主持界,除了偶尔接拍几部戏外,更多时间都给了儿子。朋友为她感到遗憾,倪萍却一点都不觉得委屈了自己,因为与儿子共处的时光,于她看来是一种相互促进。
与大多数家长一样,儿子上小学前,倪萍给孩子报了钢琴、足球、游泳等兴趣班。在她的眼中,儿子爱动,凡是运动类的项目都喜欢,对琴类却兴趣不大。倪萍认为,孩子爱动是天性,但需要专心的时候,还得静下来。于是,她给儿子报名学习钢琴。
虎子起初对钢琴很感兴趣,两周过后就失去了热情,弹琴也敷衍起来。倪萍清楚,每个学琴的孩子对乐器的关注度都不会太长久,当孩子进入枯燥期后,就应该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激发他的热情。该用什么办法呢?倪萍冥思苦想着,终于,她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由于倪萍热情好客,人缘很好,孩子们都喜欢到家里来找虎子玩,当着小朋友的面,倪萍夸奖儿子钢琴弹得很好,两个月后将在家里开一场音乐会,到时欢迎大家前来欣赏。虎子受到了妈妈的夸奖和鼓励,好胜心也上来了。再练琴时,态度果然端正了许多。
在儿子的学习方面,倪萍也秉承她的“赏识教育”法。同时她还给儿子现身说法:当初,儿子一期眼部手术不理想,倪萍抱着虎子到美国求医,倪萍根本不会英语,却靠着查字典和比划,一路畅通无阻。而现在,倪萍已悟出学英语的方法,除去掌握一定的单词量、基本语法外,还要有敢说的勇气。“儿子,妈妈相信你能找到学习的办法,说不定,咱将来还能弄个诺贝尔奖呢!”妈妈的一番鼓励激起了虎子的好胜心。一个学期过后,他落后的功课果然上来了。
转眼,儿子已经读到了初三,在倪萍眼里,儿子的篮球、足球很棒,游泳游得特别好,游泳教练甚至希望他将来走专业发展的道路。文化课上,虎子除了数学一路领先外,化学成绩也特别突出,化学老师希望他将来搞化学专业,儿子的优秀让倪萍甚感自豪。
暑假过后,儿子就要迎来高中生活。看着阳光、健康、帅气的儿子,倪萍说不出的自豪。对于儿子的将来,倪萍坦言,她从未奢望儿子将来能成名成家,只求儿子能成为一个快乐、懂得感恩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