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保健科门诊的矮小患者门诊量就急剧增多。由于矮小患者个矮,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学习也受到影响。那么,如何促进身材矮小者长高,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15岁前是孩子长高关键期
孩子长个头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而言,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孩子的身长会增加25厘米左右,第二年会增加10厘米,3岁以后,孩子会以每年5~6厘米左右的速度继续生长,一直持续到青春期。在青春期,男孩子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10厘米左右,女孩子平均每年增长8厘米左右。
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骺的生长发育对身高起着决定性作用。骨骺是骨骼的生长发育中心,通过不断骨化来增加骨的长度,人的身高也随之增加。孩子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生长的潜力及空间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生长效果越好;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体重越轻,用药的剂量越小,所花费用也越小。因此矮小患者的起治年龄对疗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成年身高。
家长应该留心观察孩子的身高变化,最好从小就给他们做一个身高记录,记下每年的身高增长值,一旦发现孩子落后于同龄孩子、一年内长不到5厘米、个头长期排在班级后三名,就应该意识到孩子可能存在生长发育障碍问题,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以期尽早诊治。
遗传因素对身高影响仅为70%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身高与家族遗传有关,父母都不高,孩子不高也很正常,不需要也没办法治疗,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实际上,遗传因素对孩子的身高影响约占70%,而后天因素决定着孩子的最终身高。家长应充分抓住这30%的机会,给孩子创造长高的条件,如均衡膳食、保障营养供给,保证充足睡眠时间以及适宜的运动锻炼等。一旦发现孩子身高比同龄孩子明显矮小,就要及早到正规医院的专科门诊进行检查评估,有些还必须进行干预治疗。早期合理进行治疗,就能促进孩子身高的增长,作为家长切不可疏忽大意而错失孩子增高的时机。
对于身材矮小的患者,除了遗传因素,病因多种多样,有内分泌疾病、体质性发育延迟、染色体异常、性早熟等等,其中部分是由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矮小,对于这些孩子,采用生长激素注射是国内外唯一、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骨发育尚未完成的矮小孩子,通过合理的生长激素治疗和调节,是完全可以长高的。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建议家长抓紧时间带孩子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矮小症在临床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孩子的年龄越小,骨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空间及潜力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药物促生长效果越好,所能获得的身高增长也就越多。因此说四岁至青春期前是矮小症治疗的黄金时间。起治年龄偏大,对成年身高贡献较小且花费较多。等到14~15岁时,孩子的骨骺往往已经闭合或接近闭合,失去了纠正的时间,医生也无能为力。
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个头一直在班级后三名、长期低于同龄孩子半个头、一年长不到5厘米,要第一时间带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要盲目等待,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给孩子带来终身遗憾!
相关介绍:测骨龄的意义
人类骨骼发育的变化基本相似,每一根骨头的发育过程都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同阶段的骨头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因此,骨龄评估能较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它不仅可以确定儿童的生物学年龄,而且还可以通过骨龄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一般情况下,儿童的骨龄与其实际年龄是一致的,通过骨龄可以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但疾病状态下,骨龄与实际年龄往往不一致,所以骨龄的测定是儿童矮小症的必要诊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