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行为的独立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训练孩子独立的机会。首先,必须让孩子学会自己“爬起来”。
旅居德国的时候,有一次,在早晨的上学途中,我看到一个约四五岁的幼儿园小朋友,走着走着就跌倒了,大哭起来,他的妈妈知道他跌得并不严重,根本是想耍赖,因此严肃却温和地告诉他:“宝贝,跌倒没关系,你很棒,自己爬起来哟。”
那个小孩硬是不肯,坐在地上耍赖,大哭:“好痛好痛,妈妈抱!”
当时经过的行人,都在看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有个小孩哭得那么惨烈。
这位妈妈依然还是不为所动,继续和蔼地站在离孩子5米的前方说:“妈妈在这里等你,自己站起来。”妈妈十分坚持。
孩子在地上耍赖了快10分钟,他的妈妈就一直站那里,等他自己站起来,并说些鼓励的话,但是从来没有要走过去抱起他的意思。僵持了许久,妈妈又跟他说:“宝贝、赶快爬起来,不要哭了,上学要迟到了哟。”那小孩终于认命,眼角还挂着泪,却乖乖爬起来,跟妈妈继续走着上学去了。
后来与邻居的德国妈妈们聊起,才发现大多数德国妈妈都是这么做的,为的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会在跌倒时自己站起来。
育儿经
在西方教育中,从孩子渐渐懂事开始,就让他们适度地自己去面对问题、去尝试新事物,在父母可控的安全范围内,去认识可能的危险,而不是把孩子保护起来。现在中国孩子生得少,过度的保护与包容,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和依赖行为,也因为父母亲不忍孩子受苦与“一手包办”,失去了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