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知道,孩子从小就需要家庭规则的约束,否则没办法教育,但是有多少家庭有适用于家长的规则呢?家长的行为不需要约束吗?这个问题家长似乎不用回答,因为家长是权威,但是家庭规则只针对孩子,孩子能服气吗?如果孩子不服气,那么家庭教育的效果是不是要打折扣?或许,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盲点。国家一级编剧、“感动河南十佳母亲”之一的安克慧女士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盲点,欣然接受孩子的质疑,给自己立规矩,家庭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让我们来听听她的故事。
安克慧女士出身于军人家庭,从小接受父亲的准军事化管理,对遵守家庭规则早已习惯。有了孩子以后,她秉承家风,给孩子制订了“好孩子守则”。为了好懂好记,她把“好孩子守则”编成顺口溜:“吃饭不闹不乱跑,不挑不拣不偏食,不要随便吃零食。”“睡前洗脸又洗脚,按时理发勤洗澡。”“走、站要挺胸,坐、卧要端正,行路注意车,马路靠右行。”“来客先问好,送茶双手捧,有问必有答,礼貌又恭敬,告别道再见,迎宾说欢迎。爸妈不在家,莫领生人进家中。”“能干的事自己干,推给别人是懒汉。”等等。孩子从小据此行事,举手投足有模有样,自然赢得大人和伙伴的喜爱。
安克慧的女儿七八岁时,已是一个有平等意识的小学生了。她问妈妈,既然孩子要遵守规则,为什么父母没有必须遵守的规则?安克慧一愣,认为女儿说的有道理,为公平起见,她制订了“好爹好娘守则”,内容比“好孩子守则”还多两条。“要求孩子做到的,爹娘一定要做到。”“工作好,学习好,给孩子争光,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争气。”“不吵架,不准拿离婚开玩笑。”“不准在星期一、每天早晨和客人面前批评孩子。”“不说脏话粗话,不讽刺挖苦孩子。”“对孩子做出的承诺要兑现,不得言而无信。”“孩子做作业期间,家里要保持安静,爹娘不得看电视或大声说闲话。”等等。安克慧和丈夫郑重地在“好爹好娘守则”上签名,并在以后的日子里严格遵守,不敢懈怠。他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做得好,孩子才会做得好。
安克慧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女儿15岁考入中山医科大学,20岁保送读研,21岁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留学,获得华盛顿大学毒理学博士和医学博士学位;儿子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获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取得休斯敦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安克慧也没闲着,其间作品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提名奖、田汉戏剧文学奖,入选“2007-2008国家艺术精品工程”奖。她与儿女们的书信集《根与叶的絮语》,获团中央和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安克慧的教子故事给这句俗话加上了一个注解:不公平不成规矩。公平意味着尊重,被尊重的孩子更愿意遵守规则。读者朋友,您家里有成文的家庭规则吗?有针对家长的条款吗?如果没有,赶快补上吧,免得孩子认为不公平,慢慢地把规则变成一纸空文,甚至对家长怀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