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母亲要注意维护父亲的威信,不要动不动就贬低父亲。如果母亲常对孩子说,瞧你爸那个窝囊样,什么都不知道,别听他的。那父亲就很难办了。反过来,母亲要这样说,你爸虽然挣钱不多,但是他很有责任心,对你很关心。即便有的夫妻离婚了,爸爸或者妈妈一方带着孩子,也没有必要去相互指责。
第四,男孩一定要放养,培养他的责任感。
中国母亲会示强,但不会示弱。生病了,照样接孩子,给孩子做饭。孩子眼尖,一看不对劲,就问:“妈妈,您怎么了?”这本是教育孩子的良机,是孩子同情心的萌芽,但是很多妈妈硬撑着说:“没事,我死不了,你管好自己的学习就行。”妈妈一次次地拒绝孩子的关心,孩子慢慢明白,妈妈是铁打的,妈妈永远不会倒,妈妈的事不用我管。结果,等将来你再需要孩子时,孩子却感觉不到了。所以有时候,孩子的毛病是我们大人惯出来的。妈妈要学会示弱,病了就躺下,孩子问怎么了,实话实说:“我头疼,不舒服,你给我拿条毛巾来,再倒杯热水。”安心享受孩子的照顾,只是别忘了鼓励他感谢他,告诉他“你长大了”“有你真好”等等。
成长需要空间,孩子要进一步,父母就得退一步。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责任心,就是因为现在的父母太能干,孩子啥心不操,没有岗位,怎么会有责任心?
第五,要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男孩有运动的需求,家长一定要满足他的这种需求。当然,部分男孩比较文静,不需要过量的运动,但是所有男孩都比女孩更需要运动。过去,我们对体育的理解非常偏窄,其实参加体育活动是儿童社会化的最佳途径,运动讲规则、讲合作、拼意志、崇尚荣誉,这些都是社会化的重要指标。聪明的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
可能有家长问,习惯怎么养成?研究发现,一种动作重复21天,就能初步形成一个习惯,如果坚持90天,就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习惯。
总而言之,教育的原则是因性施教,教育的方法是培养习惯。希望我的这番话能够让广大家长有所受益,从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让孩子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