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健康的饮食行为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明智的父母会把正确的“食育”作为对孩子健康的长线投资,通过告诉孩子怎么吃、吃什么,来满足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人的饮食行为是在儿童时期形成和发展的,一旦形成往往会持续一生。从小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关于食育,我们该如何做?国内外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食育的概念
“食育”,简而言之就是关于饮食的理念教育和行为教育。具体到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指从最基本的食物来源入手,通过多种多样的体验,对儿童进行营养学、价值观甚至人生观的教育,使之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食育的内容涵盖了科学的饮食习惯,食品常识,营养与健康知识,食品制作、烹饪知识,环保意识,艺术想象力的培养,惜食教育,传播饮食文化等。通过食物营养及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可以让孩子了解食物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明白怎么吃、吃多少、如何进行搭配、何时吃等知识,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解健康营养知识,不再偏食、挑食、浪费粮食,自觉做到膳食平衡,终身延续健康的饮食习惯。
自古就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说法,饮食教育不仅要在学校,还要渗透到家庭中去。真正能让孩子学习培养兴趣的地方并不是所谓的课外辅导班,而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比如在孩子第一次问出“大白菜是哪里来的?”这类大人看来稀松平常的问题时,请放下手头忙碌的事情,面对着孩子,认真回答他,不懂就和他一起寻找答案。这是成本最低又最见效的学习机会。
“餐桌课堂”要教给孩子哪些习惯?
1.用餐前,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后,方可动筷;
2.学习筷子的正确拿法,并养成习惯;
3.用餐过程中,随时保持桌面的整洁;
4.用餐时,细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说话;吃东西、喝汤不出声;
5.不翻捡盘中食物,有些菜食要使用公筷、母匙;筷子上沾有食物时不夹菜;
6.用餐过程中交谈要轻声;
7.不可挥动餐具指人;
8.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费;
9.退席时要将残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内,座椅放正,向同席者告退说:“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