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要“说谎”
我们应该责备儿童说谎吗?我个人认为别这么做。就像我们无法责备童年每个(我要再次强调一下是所有的孩子)孩子都会说“不”一样。如果父母接纳孩子的行为,没过多久,这种行为就会消失。
大家记得吗?《木偶奇遇记》里的匹诺曹很喜欢恶作剧,其中一个就是说谎。每个人都知道他的这个特点,一说谎鼻子就变长。显然,这也象征了更多的力量(某些心理学者将其看作“阴茎勃起”的暗示),所以,成年人才那么不喜欢孩子撒谎。另外,木偶匹诺曹最终变成了一个温顺的小男孩:他的故事也是一条发展之路,从毫无自我意识到清晰的自我意识,由此,他和世界也有了平和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谎言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心理学中还有些重要的观察告诉要读者:说谎出现在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此时孩子无法完全区分幻想和现实。幻想和现实间存有“第三个区域”,这来自孩子对现实的解读,这个“第三区”无法信赖。所以,成人“真实”的概念和孩子心中的性质不同。最早的“谎言”事实上来自误会和大人们自己的错误解读。
提示
因此,真正的谎言数量在变少了很多,只有故意的和以欺骗为目的的才是谎言。另外,请大家不要忘了,孩子不像大人那么有责任感,为了孩子们的自由,我们需将谎言分为两种,第一种:孩子为了躲避危险才使用的谎言(比如,为了避免过强的惩罚,孩子会说“不是我做的”,或者被大人完全误解,这种情况更常见);第二种:获得不正当的利益。第一种则需要家长的理解(需要时间,耐心和关注);第二种确实需要责备一下(但请保持平静而充满爱的态度)。
孩子说的谎和大人眼中的谎不一样,它们来自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幻想是人类所有伟大艺术和发明的起源,也是孩子第一次接触自己的尝试。儿童自我觉知的发展更接近幻想而不是理智。比如感受,没有感受,任何人都无法理解自己和他人(也无法最终理解现实本身)。所以,幻想意义非凡,是儿童灵魂最深处的表达,也是孩子最亲密的朋友。我们在4~6周岁的孩子身上常常能看到“想象中的朋友”;看到完全想象出的现实世界(《彼得潘》中“从未存在过的小岛”)。对于他们的幻想和无害的谎言,大人不用过多担心,只有当孩子过度沉浸在幻想中迟迟不愿出来时,父母再进行干预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