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去饭店吃饭,等了一会儿还没上菜。儿子有点儿不耐烦,跟我小声嘟囔:“爸爸,还没有菜啊!”我安慰他:“人这么多,咱再等等。”又等了一会儿,恰好一位服务员端着一盘菜向我们走来,儿子以为是我们的,谁知服务员径直送到下一桌。儿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喊:“我要吃饭……”一时间我十分尴尬,揽过儿子安抚:“别哭,别哭……”儿子耐性差,等到“崩溃”并非这一次。
有一天,我带儿子去超市买遥控小汽车。他选中一款后,服务员却说,那款遥控汽车就剩那一辆了,因为有损毁,不能卖,过几天会上新货。服务员本是好意,可儿子非要当时买,还说那位服务员是“坏阿姨”。
我曾以为,小孩子都像我儿子一样没有耐性。有一天,有个孩子的表现让我明白,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不愿等待。
那天,同事大李和我一起去新华书店办事,大李还带着儿子小冬。到了书店,小冬自己找书看,我和大李则跟书店女经理洽谈。过了一会儿,小冬拿着一本漫画书走过来,拉拉爸爸的衣襟说:“我想买这本书。”大李接过书放到一边,说:“刚买过一本漫画书,想再买,得等几天。”书店经理有些意外,拿起那本书递给小冬说:“宝贝儿,喜欢这本书就拿去,阿姨送给你。”
小冬接过书,看着爸爸。大李坚持自己的决定,说:“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礼貌,过些日子爸爸给你买。”小冬没有崩溃,更没有哭,而是很有礼貌地说:“谢谢阿姨!过几天我爸会给我买。”然后把书送回了书架。
事后我向大李请教:“小冬要买书,你不给买,他不哭不闹,怎么这么听话?”大李说:“我平时用‘期望等待法’培养他,就是不立即满足孩子的要求,凡事‘等几天再说’。只有经过等待,才会形成等待的耐性。”我决定学学大李的办法,培养儿子的“等待耐性”。
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外出游玩遇上堵车,我让妻子驾车,自己到后排陪儿子玩游戏。尽管路上的车几乎挪不动,儿子并没像以往一样“等得发疯”,而是在我的陪伴下“享受”着堵车时光。
逛超市,儿子要买零食。我“狡猾”地跟他说:“爸爸忘记带钱了,下次再买。”儿子一有“崩溃”的倾向,我赶紧走开。我一走开,儿子倒不“崩溃”了。原来,他先前的“崩溃”是演给我看的。
从此,儿子只要想得到某件东西,我都会故意拖延几天。渐渐地,儿子对长时间的等待习以为常。等待耐性,其实是孩子自控力的体现。有了自控力,孩子才会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