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同情是一种成长的需求,家长应教宝宝学会同情

同情是一种成长的需求,家长应教宝宝学会同情

2015-06-17 10:31:19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儿童早教
标签: 儿童早教    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   

同情是一种成长的需求

展现同情心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同情心强的人可能会主动给无家可归的人送棉服,同情心弱的人可能对于小孩在自己面前啼哭也没什么感觉。不同于遗传基因占主导作用的身高或者智商,一个人的同情心是强还是弱大多都是后天习得的。

同情是一种成长的需求,教宝宝学会同情

表现同情心的行为常常都是利他和无私的。我们为什么会从幼年时便自发地学习这种“不利己”的行为呢?一些心理学家提出,其实表达同情心和帮助他人也并非完全“不利己”。在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实验中,人们在做一些慈善行为时,大脑的奖励中心非常活跃。这说明,表达同情心能够让我们的心情变好,愉悦的情绪就是一种奖励,因此我们会在以后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再次获得好心情。也有心理学家认为,同情心的表达是为了获得社会认同感。当孩子逐渐长大,有了社交需求后,他们便开始学会表达对他人的同情,以此来获得大家的认同。无论如何,学会表达同情心,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

帮助孩子学会健康地同情

同情心弱的人,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在社交活动中一般都不受欢迎,但也并不是说,同情心越强就越好。对于一些同情心泛滥的人来说,他们对于他人的悲伤过于敏感,所以自己的情绪也会受到波及,整天处于闷闷不乐的状态中。因此,在孩子开始学习表达同情心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们一些帮助,让他们拥有健康、正常的同情心。

小宝宝们从6个月大,便已经开始学着通过父母的反应来衡量自己应该做出什么反应了;从18~24个月开始,他们开始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且他人的想法、感受、目标并不同于自己的。因此,一般3岁左右,他们便开始能够表达自己的同情心。在2岁以后,父母不妨这样做:

1、和孩子一起去感受 例如,当孩子遇到一只宠物狗并且感到害怕时,不要急着否定孩子的恐惧,而是说:“它叫起来是很吓人,但它是一条乖狗狗,走过它身边的时候,我会牵着你的手。”让孩子对自己的感受和感知感到自信。

2、谈谈其他人的感受 例如,孩子和小伙伴产生矛盾时,你可以说:“因为你拿走了涛涛的玩具车,所以他不开心。你可以把车还给他,然后自己另选一件玩具和他一起玩吗?”鼓励孩子多去了解他人的感受。

3、给他一些具体建议 例如,当有人伤心时,告诉孩子:“你能去抱抱她吗?”让孩子明白如何用行为表达同情心。

4、多跟孩子使用“我”字 例如,当孩子捶打或者不小心弄伤你时,告诉他:“我不喜欢你这样,你把我弄痛了。”教会孩子使用“我”字能够加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5、教孩子识别各种情绪 例如,孩子大哭时,你可以问他:“你很伤心吗?”孩子大闹时,你可以告诉他:“你在生气。”教会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能够帮助他们去识别他人的情绪。

6、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 在三岁以前,孩子都不会明显地表达出同情心,他们有时候可能让人觉得“冷酷”“烦人”“自私自利”,这都是正常的。但你应该做个好榜样,不要忽视或者否定他们的感受,在他们面前展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关心。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