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出性中耳炎
渗出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婴幼儿比较常见。
临床表现
1.患病宝宝会感觉耳内闷胀、听力减退,自诉吞咽时耳内作响,耳鸣如风吹的感觉,擤鼻时耳内有气、类似于过水声,可有轻度耳痛。
2.检查时,可见鼓膜浑浊,暗淡无光,可有不同程度内陷。
3.透过鼓膜可见液面如发丝,偶见气泡。
4.听力检查多呈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鼓室负压,鼓室图呈B型。
5.如未能及时诊断治疗,分泌物会逐渐成胶冻状,最后纤维化,发生黏连,鼓膜萎缩内陷,有时钙质沉着,鼓室硬化,将很难恢复听力。
治疗
1.初期可试用药物治疗,0.5%~1%麻黄素滴鼻,适当给予抗组织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
2.药物治疗无效时,应作鼓膜穿刺术,抽出脓液。
3.病情较重的宝宝,可同时注入透明质酸酶或醋酸可地松。
4.病情反复者,可采用鼓膜切开或粗针穿刺、放入引流小管,留置可暂不取出,长期观察。
5.鼓室已经硬化的宝宝,鼓气疗法应慎重,注意防止继发感染。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化脓菌多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病变。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时,体弱、免疫力缺乏、贫血、糖尿病宝宝更易发病。
临床表现
1.发病时,患病宝宝耳深处极度疼痛,啼哭拒食,伴高烧、呕吐、腹泻,严重时有脑膜刺激症状。
2.炎症持续2~3日,脓液积聚,鼓膜膨隆,最后鼓膜紧张部位破溃,脓液外溢后耳痛稍缓解。
3.在穿孔前,全鼓膜极度充血,标志消失,向外膨隆;穿孔后,常见自穿孔搏动样溢脓。
4.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
5.如乳突(也叫做乳突骨,是头部两侧的颞骨上的锥形突起。成年人的耳后可以很容易地感觉到乳突骨,但是宝宝的乳突骨发育不如成年人完全)受累,耳后乳突红肿、压痛。
治疗
1.全身治疗,止痛镇静,给予足量抗生素。
2.鼓膜膨胀时,应切开引流。
3.如已穿孔,应扩大切口以利引流。
4.采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并作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并更换适当抗生素。
5.随时清除耳道积脓,可用过氧化氢洗净,选用适当耳药滴耳,如复方新霉素、氧氟沙星滴耳剂等。
6.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如持续流脓,应注意乳突炎及中耳炎合并症。
7.如有脑膜刺激症状,应除外颅内外合并症,一旦发现,应作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