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上嘴,快点学”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先教给孩子怎么做,然后强迫他们一遍遍地练习同样的内容,这真的是最有效的方式吗?在很多时候,我们是否在无形之中这样要求孩子了呢?
让孩子学习好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也许很多人会告诉你,婴儿期看闪卡,小学后,上名校、去昂贵的辅导班、请私教开发大脑和思维。
不过,如果你能撇开伪科学,把目光投向严谨的科学研究,你会发现学习好的答案似乎很简单、也很容易。虽然说熟能生巧,多练习才能完美,但练习过多(时间太长,技巧太琐碎),实际上,反而会事与愿违。要想帮助孩子学得更快更好,我们需要把练习时间缩短,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修正、实验、探索。
这方面的研究证据很确凿。多年来,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当你的大脑有空档休息时,你更有可能记住新知识。对一两岁孩子的研究也表明,当小孩子被一位有权威的大人告知该怎么做时,他们一般不太可能再有批判性的思维了。如果能让他们先探索,然后再教他们该怎么做,他们能学得更多。
Tom Stafford和Michael Dewar对85万余人在线玩视频游戏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这个游戏叫做Axon,要求通过快速点击潜在目标,把神经元从一个链接引到下一个链接。最初,研究人员希望了解练习时间是如何影响成绩的,所以他们把玩游戏的人分为两组,这两组人开始玩游戏时,技能都差不多,但接下来,他们玩游戏的时间表就不同了。在连续玩完6个游戏之后,一组人休息了很长时间(6小时以上),而另一组没有休息,仍然继续玩。最后,那组中间休息很长时间的人得分更高。
后来,研究人员又对那些玩游戏期间进步最大的人产生了好奇心。是不是这些人的练习方式有所不同呢?
Stafford和Dewar发现这些人在游戏之初的成绩变化最大。他们似乎一直在实验,在尝试不同的技巧,所以他们的分数在头几次游戏里总是跌宕起伏,忽高忽低。不过这种探索似乎给他们带来了回报,他们最初的成绩越像“过山车”,后来的得分就越好。
以上种种说明了什么呢?这些人是成年人,不是孩子,研究人员也没有随机指定玩家采用不同的策略。如果没有排除可变因素,研究定论总是很难得出的。不过因为参与人数庞大,研究人员还是能从统计上排除很多因素,他们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中途休息一下的玩家获益更大。他们的分数高得多,让人以为他们的练习时间比那些一直玩的人多出50%以上,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结合以上证据,我想对于那些几乎坐不住的孩子,很难再说让他们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长时间学习是正确的了。那么,我们是否能呼吁大众的理智和常识都接受这种研究结果呢?希望如此吧。
有时候我们必须承认,少,就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