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聆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聆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2015-07-09 10:26:37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儿童教育
标签: 儿童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   

辨别自己和孩子的意愿

前文例子中的“妈妈”不断地忽略孩子的意愿,并且将自己的喜好投射到孩子的身上,还肯定地认为这个就是孩子“真实”的心声,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自己成长中、我们对待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重演着:“我这样做是为你好!”“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我早说过,你就是不听”这样的理由,但事实上孩子却好像“冥顽不灵”总是体会不到家长的“用苦良心”。

聆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但我们自问一下,当我们反驳孩子的选择时,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孩子好,还是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喜好而选择呢?当父母先入为主地作为了孩子“主人”,那便会自觉地为孩子做起了选择,因为这个时候,孩子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而变成了父母的依附者。试问,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声无法成功传达给父母时,他们怎么会听从父母的安排?

其实,父母首先应该放下自己身份的包袱,在孩子为自己做选择的时候,可以将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对待。曾经有教育学家说过:“孩子只是缩小的成人。”虽然这个理论存在很多不足,但事实上是过去的人们已经有意识到,孩子也有他们个人的意愿。

聆听孩子的声音

当家长可以放下自己的包袱,用平等的姿态看待孩子时,才会认识孩子真正的个性。

重新认识孩子:所有的信任和尊重都是建立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上。许多家长以自我为出发来管束孩子,而忽略了他们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喜好和个性。要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就要保持一种好奇的欲望,放低姿态真诚地去观察孩子的行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能力,这样才可能全方位地了解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

尊重对方:对孩子也好,对大人也好,这个要求都应该是一样的。父母要求孩子懂礼貌,自身待人接物也应该严于律己,尤其是对待孩子的行为上,要学会尊重和信任孩子,也是让孩子自由表达自我的前提。

是教导不是命令:用命令的方式让孩子接受教育的家长,其实是最懒惰的。因为这时候家长根本不在乎孩子怎么想,或者对家长来说,已经为孩子设想好一套说辞。如此一来,孩子又怎么乐意接受家长“强制式”的要求呢?所以父母在教导孩子时,应多留意自己的语气和方法,首先要先了解孩子的心情,理解他的情绪:到底他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还是情绪上有问题?用语言去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然后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去缓解这些不安的情绪。

让孩子为自己做决定

孩子也可以成为他自己主人,因为他们比父母更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而即使结果不如理想,他们也会明白这个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为什么许多高中生一旦到了大学便变得无所适从?不幸者甚至未能成学业就辍学回家……这些例子中,许多孩子直到上大学前、甚至上大学后,生活里的一切决定都由家人来负责,他们反而像自己生命里的旁观者,对生活没有一丝热情,因此放弃对于他们来说是如此轻易的事情,对他们而言,这只不过是父母或者家人加之于己身的人生。

因此,对待孩子,我们应早早地明白到,虽然父母给予了生命,但为生命添绘色彩是孩子的使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认识:我自己做的决定,我要自己负责。譬如,在吃饭的时候,孩子不肯好好吃饭,家长可以与孩子说明清楚,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有饭吃,否则也没有其他零吃,更没有加餐。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就会明白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父母不会为自己承担,自己要为自己负责;父母也不用总是唱红脸,或者像保姆那样围着孩子团团转,这样就是自由平等的相处方式。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