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棒!”、“宝宝好聪明啊!”、“太厉害了!”……这些赞美的话都变成家长的口头禅了,但是宝宝未必领情,有时候甚至还故意做“叛逆”的孩子,你说东他偏向西。
到底“表扬”出了什么问题?
“神童”更会妄自菲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份调查显示,85%的美国父母认为经常告诉孩子他们很聪明,是十分重要的事,在家长的普遍认知当中,仿佛孩子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只有不断地鼓励他们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
而事与愿违的是,许多天赋优异的孩子不但没有如其父母所愿,相反更常出现自信心不足、妄自菲薄等等问题,而其中很多还是被人们称为“神童”的孩子。他们缺乏对自我的认知能力,也缺少努力的欲望,并对父母有严重的依赖倾向。
心理实验室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曾经进行了一组有趣的心理实验,验证不同赞扬方式的效果。
实验规定,每个孩子独自完成一次拼图游戏,而完成测试后分成两组,给予不同的表扬:一组夸奖他们的智商,另一组赞扬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表扬过后再进行第二轮游戏。
而在第二轮实验中孩子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测试,科学家通过孩子的选择取向验证表扬的效果。
试验结果:被夸奖智商的孩子往往选择和前面难度一样的测试,而被表扬努力的孩子超过90%的人会选择难度更大的测试。
心理学家有话说:
这个试验恰恰反映了不同赞扬方式的不同效果:“当我们表扬孩子的智力时,相当于告诉他们:‘表现得很聪明,别冒险犯错了!’”,这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一旦尝试高于自己水平的测试就会显得拘束不安,面对困难时,他们下意识便会理解成这代表他们根本不是真的聪明;而被表扬努力的孩子在困难的测试中,会更专心致志,努力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失败也会归咎在自己不够努力的责任上,不会否定自身的能力。
对于表扬努力抑或表扬智力的区别,关键在于强调“努力”让孩子有了一个可以掌控的变量,他们发觉原来自己也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来达到成功目的。而强调“聪明”往往是让孩子感觉成长是不可控的,是先天的智力因素所确定的。
表扬的NG行为
如果表扬的方式不恰当,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NG行为:“你真厉害!”、“宝宝最聪明了!”
BB迷茫点:妈妈说我厉害,是不是说我做的东西全部都是超棒的呢?但是她有时候也说我笨啊!那我是笨蛋还是超人呢?
光用一两句抽象的描述来总结所有的事情,宝贝可能根本不知道,被表扬的是哪个行为,于是就认为这因为自己那么“聪明”“能干”才有的结果。由此,孩子可能会对失败有恐惧感,因为一旦面对挫折,就代表全盘否定了个人能力,包括家长经常赞美的智慧和能力都会成为孩子的弱点。久而久之,孩子便不会喜欢挑战自己能力以外的东西,从而原地踏步。
NG行为:“宝宝拿到第一名,实在太厉害啦!”
BB迷茫点:只有拿了第一名,才是棒的,才可以受表扬,是这样子吗?
只对宝宝行为的结果作反应,这个方式是肯定了孩子的努力结果,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会让宝宝误会只有达到目的才会受到鼓励,而忽略了努力的过程。这种鼓励结果的教育很容易让孩子为达目标不择手段,或者往往只会承认自己的赢,接受不了输的结果,很难从失败中反省和吸取经验。
好的表扬,多多益善
表扬时要更具体,就需要时常留意孩子的日常表现,要体会孩子的用心和努力,即使没有亲临其境,也可以通过温和的提问来了解孩子的生活点滴。
母亲节,宝贝送了一朵小花给妈妈。
Good:谢谢你送给的小花,妈妈觉得它很漂亮,我很喜欢。
宝贝感觉:妈妈喜欢我挑的花,证明我的选择确实不错。
Bad:宝贝,你真体贴/乖!
宝贝感觉:妈妈这是敷衍我么?
妈妈和宝宝去菜市场,宝贝主动帮妈妈提篮子。
Good:谢谢你今天帮妈妈提袋子!
宝贝感觉:我能够帮助妈妈了。
Bad:宝宝真棒,你是最棒的孩子!
宝贝感觉:我非常了不起,是非常棒的孩子!
宝宝“自主研发”了一架纸皮飞机,在妈妈面前显摆。
Good:你的这个新想法真好,既能够想到……,又能够想到……
宝贝感觉:原来我的这些地方是那么有创造性的。
Bad:我觉得你的想法不错,但还要很多地方需要努力!
宝贝感觉:在妈妈的眼中,我永远都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