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单位挨了训,下班回家后看见儿子在看电视,没做作业,窝了一肚子火的我终于爆发了,狠狠训斥了儿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我经常拿孩子出气,虽然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该怎样避免呢?
心理学上有个“踢猫效应”,讲的是一个员工在公司受了窝囊气回家把孩子当作“出气筒”,孩子又拿猫当“出气筒”,狠狠踹身边打滚的猫。家长一受气就拿别人当“出气筒”,孩子也会习得这样的行为模式,这样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拿身边人当“出气筒”,会使孩子的人际关系恶化。另外,孩子无故挨骂,心理会受到伤害,亲子关系也会变得紧张起来。
家长该怎样避免让孩子当“出气筒”呢?
一、把工作与生活分开
家长不要把工作上的事与生活中的事搅在一起,工作的事情要在单位处理好,分清自己的角色,在单位可能是员工、领导,而在家里只能是父母。从单位回到家,要进行角色转换,当好爸妈。
二、在回家之前处理好自己的消极情绪
在单位遭受批评、委屈,心情自然不好,下班后不要直接回家,找个地方(如公园)散散心,或者和好友通电话聊聊天,还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发泄一下,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时疏解,然后以平静的情绪进家门。或者和孩子讲好:下班后10分钟先不交流,有什么10分钟之后再说。
三、“擦枪走火”之前要迅速撤离
当看见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发火时,或者刚指责孩子遭到抵抗时,家长要迅速撤离,将自己的情绪降温,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避免情绪泛滥局面难控,伤了自己和孩子。
四、学会倾诉,学会克制
当自己受气时,可以和家人倾诉,得到亲人的情感支持,把不良情绪及时宣泄掉。还要学会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心情不好时要多想些开心的事,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要多看自己所拥有的,更不要苛求孩子。学会以利导思维来调节自己的不良心理,从坏事中挖掘出有利因素,寻找自己和孩子的亮点,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