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情感的饥饿
情感的饥饿是因为没有交流,所谓交流不是简单地待在一起,而是进行充分的情感互动。情感的饥饿决非一天形成,是与家长的养护方式有关系。家长经常对子女粗暴、冷漠、控制,或者过度娇纵、保护等错误教育方式,让孩子容易出现自卑、焦虑、退缩、过分顺从、无安全感、攻击性强等心理异常问题。
然而,情感的摄食方式,与食物的摄食方式不同,单纯的输入和单纯的输出,都不足以喂养心灵。我们给孩子买玩具、买食物,固然是好的,但是无法替代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持续的有效的办法,与孩子形成好的情感交流呢?
对于小一点的孩子,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做家务,参与家庭生活,分享家庭的喜乐与困难。做家务,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是孩子开始探索世界的方式,这能够让他们获得成功感和心理安全。
自制三明治,是我在幼儿园常带孩子们做的事情,只需要两片面包、一片肉、一些蔬菜和果酱、一点保鲜膜。规矩是,第一块包起来,带回家,留给爸爸妈妈,后面的才能自己吃。
我见到不少孩子在吃到第一口时激动的样子。对他们而言,第一次感觉自己掌握了自己的食物供应,增强了对自我的评价和认知,不仅如此,他们会认为,自己终于能够用劳动成果,回报父母和家庭了,这是一个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建设。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情感交流的方式就更多了,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以平等的姿态跟孩子交流。当孩子向你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孩子打个招呼,取得孩子谅解。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要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唠叨说教而不考虑孩子的意见;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发言。尊重孩子会使孩子尊重自己,教训常常带来反感和对立,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如果家长们注意关心自己孩子的情感世界,同时在孩子们最需要支持和关怀的时候,重视并解决他们情感的饥饿问题,有利于培养孩子情感细腻、懂得关心他人、善于理解、极富同情心的良好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