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开学第一天。湖南长沙一所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上了让他们有点不好意思的第一课:预防性侵害。从这学期开始,由湖南省教科院编写的《生命与健康常识》六年级下册中,出现了“拒绝性侵害”的内容。这也是全国第一次有省级教育部门,将预防性侵害列入小学教育内容。
中国家长思想相对传统保守,在很多家庭中,家长们谈性色变,孩子们关于性的种种疑问,向来被视作盲区、禁区和雷区,避之不及。除此之外,在多数中小学校,必要的性教育也基本上处于缺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性教育的内容突兀地出现在课堂,出现在孩子们的书本里,孩子们普遍表示害羞,一点也不意外。
现实不容回避,去年以来,各地多起性侵幼童案的发生,刺痛了众家长脆弱的神经,如何保障这些尚无足够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的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显而易见,除过从道德的角度对不法者进行谴责,从法律的角度对为恶者予以严惩,对孩子们进行恰到好处的性教育也必不可少。
然而,性教育却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就在几天前,四川泸州各中小学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宣传新出台的“泸州中小学生安全行为十不准”。该规范第六条规定,“不准别人触摸自己的私密部位”。不料,仅此一句,便遭致很多人的误解,短时间内掀起轩然大波,部分网友大呼“雷人”。回头一想,如此在客观上有益于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校规,缘何很多人就看不惯吃不消受不了呢?根源其实在于一些家长谈性色变,不能容忍改变和突破。在对孩子进行正当、必要的性教育与因循守旧之间,他们在慌乱无措间贸然选择了后者。殊不知,这样掩耳盗铃固步自封之下,却轻易地将孩子们置于更危险的境地之中,面对孩子们随时可能遭受的性侵害,他们宁愿视而不见。
此番出现在由湖南省教科院编写的《生命与健康常识》六年级下册中的“拒绝性侵害”等内容,图文并茂,与四川泸州的“十不准”第六条内容比较,显然要系统、科学、详细的多,因为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也更容易让孩子和家长们接受和认可。
当然了,编写可行的性教育教材虽然迈出了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性教育难能可贵的第一步,但要真正地让性教育工作扎实、细致、有序地进行下去,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譬如,如何让老师及家长们首先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念,如何将合适的性教育方式及内容由点及面在各地区中小学里普及推广,都是需要我们学校、家庭、教育主管部门及全社会共同思考和探索的事情。
万事开头难,严峻的现实倒逼之下,湖南省的教育部门在中小学生性教育的难题上勇敢地充当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应予点赞。对此,孩子们表示害羞和难堪在预料之中,而众家长们如果仍要墨守成规、三缄其口,不予配合,那就有装傻卖萌、比孩子还幼稚的嫌疑了。
孩子害羞有关“性教育”这个话题,但是家长万万害羞不得,大方正确地告诉孩子有关性,让孩子意识到自身的私密之处别人碰不得。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