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以前爱说爱笑,现在却变得不爱理我们;我经常苦口婆心地劝说,但孩子却什么也听不进去……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亲子沟通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到底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呢?
少唠叨,多倾听
老师打来电话说孩子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牛牛妈非常生气。牛牛放学回来时,她坐在沙发上,表情严肃。牛牛小心翼翼地放下书包,这时妈妈说:“你过来!老师都打电话给我了,可见你最近的学习情况是多么糟糕!”牛牛想辩解,妈妈又说:“你不用找借口,我都发现了,你写作业时根本心不在焉!”结果牛牛气呼呼地回到自己屋去,关上了门。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家长要么苦口婆心地唠叨,要么用严厉表达不满,以此给孩子压力。几句话而已,孩子就会开始抵触与父母沟通。
牛牛妈自始至终都没让孩子表达想法,还把自己的猜测强加给牛牛,这会让孩子感觉妈妈只关心成绩,不关心我发生了什么事。
亲子沟通有个误区,充分表达想法的往往都是家长,他们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孩子。牛牛妈可以让孩子坐下来,从关心的角度问:“最近在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妈妈能帮你做些什么?”作为家长,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至少应该做到先和孩子站在一起,倾听他的想法。
少评判,多肯定
和很多孩子一样,我儿子也有不少坏习惯。比如,他吃完东西后,习惯性地用袖口擦嘴巴。虽然纠正过几次,但他总也记不住。
有一天吃过晚饭,他又用袖口擦嘴巴。我看着他笑,然后说:“每当看到吃了饭用袖子擦嘴巴的小男孩儿,妈妈就好想笑,这就是我可爱的儿子啊!你什么时候能记得用纸巾擦嘴巴呢?”儿子咯咯地笑。我接着说:“儿子你知道吗,妈妈每次洗衣服的时候,都要使劲搓搓那两个小袖子才能洗干净。”儿子笑嘻嘻地扯了一张纸巾擦了擦嘴巴。
当然,习惯不会立刻改掉。没两天,他又用袖子擦嘴巴,我笑着对他说:“妈妈明天洗衣服,你和妈妈一起洗洗你的小袖子吧!”洗衣服的时候,我真的叫上儿子跟我一起洗,让他感受到这个习惯会带来什么。之后,他就改掉了这个毛病。
在我们沟通的过程中,我始终没有说“你怎么这么邋遢”这样否定和批评他的话,我只是描述了事实和我的感受,而这同样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没有谁喜欢跟总是否定自己的人交流,先抒发不满,只能让孩子感觉你站到了他的对立面,抵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