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护理 > 孩子参加夏令营,我们要做些什么?

孩子参加夏令营,我们要做些什么?

2015-07-19 16:28:57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儿童教育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护理    儿童教育方法   

归来前后

在孩子活动结束前后,我们也要调适好自己的心态。这样不仅能避免一些误会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能把活动的效果延长。

孩子参加夏令营,我们要做些什么?

1. 让孩子成为“讲述者”

为了满足父母的好奇心,组织方一般会即时把活动内容的图片配以相关文字发给家长,但往往孩子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行动被随时报告着,所以当他们回到家中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一种是滔滔不绝从白天讲到晚上;一种是什么都不告诉你。如果是第一种情况,请保持各种惊讶,千万不要摆出“我什么都知道”的样子,特别是当孩子的描述和你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不一致的时候,请把你的答案先暂时保留在心里。这个时候,他是主角。如果是第二种情况,请不要着急或强迫他一定要说些什么。这类孩子往往还沉浸在活动中,根据我们的经验,这种孩子属于“细水长流型”。此时,如果我们忍不住先说了自己看到了什么那就彻底封住他的嘴巴了。当然,你可以根据线索引导一下,比如:“我记得那天出发看见轮胎了,你们都用来干什么了?”这样的提问仍然把孩子放在中心,自己的位置在低处,而不是压迫性的。

2. 不要轻易下“结论”

父母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图片,父母一般都会把图片放大,细细地观察图片里面自己的那个宝贝,从头到脚,从表情到动作(如果是我也会这样做)。但是,照片拍摄的是一个瞬间,你看到的是一个现象,而没有机会了解原因。比如你看见孩子没有笑容,可能那个瞬间他在思考严肃的问题;比如你看见孩子单独站在一边,可能是领队老师要求他作为旁观者在观察同组队员的行为并给出建议;比如你看见他没有戴帽子背水壶,可能是在室内刚被领队要求完成了喝水任务;比如你看见他没有帮旁边同学的忙,可能那是一个要求独立完成的任务……所以,对我们看到的现象,不要轻易下结论,特别是自己感觉不好的方面,千万不要马上跟孩子“对质”。他也许会懒得给我们解释,又或者不能解释得很充分;也不要让孩子感觉他没有秘密可言,完全被暴露在聚光灯下。让孩子觉得随时生活在父母的监控之下,这种感受会打破孩子和我们之间的信任圈,要避免做“直升机父母”。

3. 不要立即给出“意见”和“建议”

孩子们最怕遇到“扫兴”的人,也最不可能在“兴头”上接受别人的意见,况且此人还没有在现场。我们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在孩子回家后,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马上给孩子提供意见和建议。但一个离家独立生活好多天的孩子,要么是得意洋洋地回家,要么是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地回家。得意洋洋的孩子会骄傲、会夸大自己的能力,他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此时我们鼓掌。稍感遗憾的孩子回家会把一些原因归于他人,这样做也是为了让父母为自己骄傲。这两种心理都需要被保护,此时要甄别的不是他们是否撒谎,而是他们的内心需要。所以“建议”可以稍后给出,那时他们会处于一个相对客观的心理状态,立即给建议反而会让孩子和你越来越远。

4. 让孩子带着你回忆,但不是立刻

当然,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获取的图片还是有作用的,就是能帮助孩子和你一起回忆这几天的生活,这几天的经历,这几天的朋友。一般的组织机构还会在稍后的时间给到整理好的画册和ppt等。找一个时间,你和孩子一起翻动这些图片,一起讲述这些故事、这些经历。你可以让孩子浏览大家的留言、鼓励和赞赏。来自外界的认可也是一种强大的武器。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如果以上4条选一条最重要的,那就是第2条。把自己放下,把自己已经有了的判断放下,让我们“一无所知”地面对这个全身充满故事的孩子!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