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子女有许多需要重视的原则,但如果我只能挑选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会说是培养孩子的积极性。有了积极,其它的特质如理智、快乐、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随之掌握。”
李开复年少时,父母对他的管教既开明又严格,在他五岁的时候,就让课业表现优异的他自己决定是要继续读幼儿园还是升小学,十一岁时就让他离开台湾,到美国求学。他描述自己自小就顽皮,但母亲王雅清女士对他这个幺儿很是慈爱,从不曾因为他顽皮犯的小错而处罚过他。但是有一次,在他向长辈夸口自己考试总是满分,“连九十九分都没有看过”之后,为了要他戒骄,在他一次考不到满分时,不惜以家法狠打他一顿。
三十岁那年,李开复自己也成了父亲,他承袭父母对他的管教观,敢于让孩子独立自主做决定。对于教养孩子的问题,他接受《商业周刊》独家专访时,以“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喜悦口吻,分享了教养一对千金的心路历程。他舍弃了中国传统的教养观,并不以教出“乖巧”的孩子为目标,而认为“积极”是教养中最重要的事,他说:“教养子女有许多需要重视的原则,但如果我只能挑选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会说是培养孩子的积极性。有了积极,其它的特质如理智、快乐、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随之掌握。”他认为当今世界变得太不一样了,那些消极听话的孩子,当他们进入社会后会变得迷茫和不知所措,会习惯性的要别人为他们安排;而一个有积极性的孩子,无论是读书还是找工作还是找兴趣等,都可以自己安排好,自己定位自己的人生,设计自己的未来。
李开复欣喜于自己一对女儿的积极健康成长,大女儿擅长文学诗歌,二女儿擅长写作,他对她们疼爱但也不乏用心良苦的教育。虽然他也如大多数父亲一样,想要呵护子女一辈子。但他始终明白,真正能够陪伴她们为她们创造幸福生活的那个人,始终是她们自己本身,因而,就更加重视培养她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他说:“我们做父母的都想要把子女呵护一辈子,但培养他们积极独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并不是说当孩子三岁的时候,你就让他要独立。当孩子还分不清楚对与错的时候,父母还是要辅导,但是父母亲要学着慢慢去放手,慢慢地,让孩子自己去决策。”从李开复整个的采访过程中所谈到的教育女儿的心得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他的教子原则。
只是听话不是优点
李开复曾坦言自己从不以教出“乖巧”的孩子为目标,甚至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点小小的“叛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许多父母希望孩子乖,如果乖就是听话,听话就是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相反地,我希望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做最乖的小孩,绝非是我培养小孩的目标。但如果乖是善体人意、懂礼貌,这些我觉得还是不错的。”他认为孩子应当有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和精神。当孩子不听大人的话时,或许是因为他们自己知道自己有权力来和大人讨论一些事情,而不是无理由的反驳,无节度的任性。
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听话”是孩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但是和大多数人,尤其是大多数父母不同的是,李开复并不认为“听话”是一个孩子很好的优点。
他这样表达自己对女儿的期望:“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她们成为讲理的孩子。”他觉得,有些时候,讲理的孩子比听话的孩子更加懂得道理,“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那不就是我们所要的吗?”
孩子愈大规矩要愈少
中国有句古语,“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观念由古及今,早已深入人心。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规矩,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教育子女这一方面,李开复也对“规矩”有独特的见解,他将之归结为四大定律:
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讲好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但是他对于“规矩”的理解和认识远不止如此,还更加深刻。他认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所谓的规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渐渐退出,如同演戏一般,随着剧情发展,配角会渐渐退场一般。他说:“我觉得孩子愈小的时候,可能愈需要这些所谓的规矩,但随着孩子长大,可能父母要学着信任孩子。违规要惩罚,但规矩要愈少愈好,而且孩子愈大,规矩愈需要愈少愈好。”
此外,李开复还解释了设立规矩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孩子能够更加自律,而不是要她们在规矩面前变得约束起来。“如果你不告诉他原因,孩子不会因为你说的一件事是对的或是错的,就在心里深深记住。设立规矩却又不讲为什么,小孩子就无法学习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