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教育戏剧”在体验中培养责任心

“教育戏剧”在体验中培养责任心

2015-07-23 17:11:27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儿童早教
标签: 儿童早教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方法   

通过创建虚拟的戏剧场景,反映现实中的公共空间,创造参与的一代,让儿童从小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常识进行讨论、辩论、分析、理解、研究、探索和表达。参与的一代,也是有担当的一代。

“教育戏剧”在体验中培养责任心

承担责任,创造有担当的一代

在教育性戏剧的课程中,同伴之间的互相探讨、质疑和影响是非常珍贵的学习。课堂上,老师经常提供机会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和行动。这个时候孩子之间的争执、商讨、互助极大地激发着孩子们的思考,具有很大的价值,这让每个人看到别人的想法和角度,看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教育性戏剧的课堂给了孩子一个凝视的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是让时间停了下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让时间停下来,但是在教育性戏剧中我们可以。这种凝视的价值就是让孩子们开始思考、开始倾听、开始沟通。如此拓展了孩子们的思路,并且让他们学会协作和共同创造。教育性戏剧致力让孩子体验一种“权利”,培养他们为此“承担责任”,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作为参与的一分子,非常重要,他们有能力决定,并且改变一些事情,通过创造让自己身处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体验《狼来了》的故事

传统故事《狼来了》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对撒谎的批判,却鲜有人反思小男孩一个人在山上的生活。在教育戏剧中,引导者带领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没有人听到小男孩的声音?为什么他喊“狼来了”的时候,所有人都听到了;而当他喊其他话语的时候,山下的人却从不回应?我们是否只关注有关切身利益的信息,而对其他信息随意屏蔽?为什么一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会慢慢变成一只“狼”?如何让悲剧不再发生?

一位3岁的孩子在画纸上圈画出无数的线条,他说:“如果山上有电话,电话线连通到山下,小男孩每天晚上给妈妈打电话,他就不会杀羊了。”一位5岁的孩子说:“他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他根本就不喜欢看羊,为什么村庄每个人都必须成为牧羊人?”孩子们要求重新修订村庄的法典,他们决定取缔每年选拔牧羊人的比赛,让故事里的孩子有自主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孩子们站在“社会公民”的角度,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环境,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为这个公共空间承担责任。

通过创建虚拟的戏剧场景,反映现实中的公共空间,创造参与的一代,让儿童从小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常识进行讨论、辩论、分析、理解、研究、探索和表达。参与的一代,是为自身和社会负责任的一代,他们参与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发展,也是环境的发展,而环境也在有机地推进着自身的再发展。参与的一代,也是有担当的一代。

走进教育戏剧呈现形式

有关儿童的戏剧常常以两种形式呈现。一种是以表演、演出为主,为了取悦观众,要求孩子们训练出更好的表演技巧和呈现效果。而另一种则以参与体验为主,为了孩子们自身获得更多的亲身经验和成长感悟。后一种被称为“教育戏剧”。教育戏剧强调孩子们个人强烈的探索需求,戏剧作为一个工具或媒介,去探索各种生活经验,更关注于探索的内容,而不是表演的形式。

起源

教育戏剧起源于英国,已有70年的历史,得到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认可,是成效卓著的儿童及年轻人的艺术教育形式。

先驱

教育戏剧的先驱们意识到想象力和艺术是强大的学习工具。在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之后,他们强烈认识到教育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需要人文价值观的建立。教育需要培养孩子们的价值观,让他们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具有同理心、反思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测试并创造自己的价值观。树立自信,培养沟通协作与合作能力,使孩子们的情感和智力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意义

在教育性戏剧中,戏剧作为有趣而无压力的教学手段,通过对儿童的不断提问,引导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儿童通过想象故事中的实际行动来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领悟和学习。教育性戏剧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模式,透过体验角色和情境来判断事件的价值和事件中的联系。孩子们通过想象故事中的实际行动,在安全的环境中思考、体验、领悟和“成为”!

参与戏剧的经验,在戏剧中如同在生活中,思想和感受不是割裂的。特别是在孩子们有感受,同时又可以思考时,刺激他们的行动(我要做点什么),培养孩子们思想和行动的独立性。这种自由可以用来发展孩子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在戏剧中有两层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孩子们从其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去发展同理心和对别人的需求的感知。

孩子应用戏剧来创造价值,可以更有人文精神,因为他们不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作为驱使。在戏剧中所学到的所有东西,包括人文精神,都可以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孩子们高阶的思维和心智发展。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