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三:“多跟成绩好的同学玩,少跟那些成绩不好的坏孩子玩。”、“一切拿成绩说话,平时再努力,没考好都等于零。”
问题:家长的认知误区--成绩至上,学习第一
在教育研究中有一种“第十名现象”,即追踪研究孩子在小学时的成绩与其长大后的个人成就之间的关系,发现那些发展最好、最成功的人并不是学习名列前茅的人,而是那些在班上排名第七到第十五名的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排名处在这个位置的学生,一方面学业比较优秀,另一方面他们也花了很多时间阅读课外书、参加各种课外兴趣活动等,使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
乖乖网支招:
反省那些让孩子反感的口头禅,有些内容本身就不合适。成绩不好的人不等于是“坏孩子”;平时努力用功,偶尔考得不理想也不必过分看重。一个只会考试的高分机器人只能证明他的考试能力,而成功、幸福的人生却绝不是只要会考试那么简单。除了读书好很重要外,与不同的人交往、读各种书籍、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这些都很重要。
代表四:“哎呀,怎么那么笨。算了,我来做!”
问题:剥夺了孩子的实践机会——忍受焦虑,让孩子慢慢学习成长
家长们一部分的口头禅实际上是在反复地发出指令,但同时又剥夺了孩子实践成长的机会。龙应台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孩子你慢慢来》,讲她如何安抚呵斥孩子快点的卖花老祖母,让她5岁的小孙儿慢慢给玫瑰花束打上蝴蝶结的故事。
一个人成长需要很长的时间,年龄越小,能力越弱。妈妈的斥责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这么简单的事情,你怎么……作为成年人的妈妈当然是这样,但对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却并非如此,即使一个小小的蝴蝶结,对他们而言也并不简单。他们的手指灵活度、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都还不成熟,所以,需要一些时间练习,需要父母的耐心和鼓励。
乖乖网支招:
建议家长在不赶时间的时候,不妨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耐心地示范教他,给他足够的实践练习,同时多鼓励肯定孩子的能力。相信通过一段时间,孩子都可以做好这些他们年龄阶段可以胜任的事情。焦虑的父母只会培养出无能的孩子,因为在这样的父母眼里,孩子什么都做不好。成长是需要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