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孩子被打,究竟要不要还手?

孩子被打,究竟要不要还手?

2015-07-29 15:35:50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儿童教育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护理   

朋友的孩子多多在我看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可是朋友却说他是“窝里横”,一到外面,遭到欺负从来都不敢反抗,不管是比他大的,还是比他小的孩子,打了他,他都不还手。乍一看,他似乎是宽宏大量,可更多的时候,他在压抑自己的委屈。

朋友说:“虽然我很明确地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行为,但是,看到他被打,又忍气吞声的样子,让我觉得很不是滋味。我担心一味的忍让,会让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懦弱,以后岂不是一辈子都要受人欺负?可是,教孩子还手,显然又违背我自己的价值观,让孩子以牙还牙,简单粗暴处理事情,显然不是教育孩子的初衷。”

朋友的这种困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有过。我们一方面坚决拥护“好孩子不打人”的观点,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在被打后可以像勇士一样去回击。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在网上一篇炒得沸沸扬扬的《手把手教孩子被打后还手》的文章。文中很多家长(其中不乏心理学者)都觉得孩子被打了,就是要又快又准地还手,这样既打击了对方,又保护了自己,还不会被误认为是在欺负人。

不过,在我看来,这种回击的方式显然是用过了头。且不说不分青红皂白就反击,如果动手的孩子不是有意而为,那还手就是让人零容忍地故意打人行为了。而且,这种父母过多的介入行为,狠狠地剥夺了孩子自由独立成长的机会。

为什么父母不必过多参与?

我家老大豆豆是一个慢热的孩子,两三岁时,在融入到一群孩子中间之前,要观察很长一段时间,当他参与后,如果遇到问题,比如玩具被抢、地盘被占的事情,他会退让到一边,拱手相让。当时,我很担心,很希望他能为自己的权益奋起反抗,甚至很想冲过去帮他把玩具要回来。

可是,我忍住了。

这样大概过了三个月,他突然开始能很快融入到集体,并且,用清晰而具体的语言拒绝抢他玩具的小孩:“如果你要这个玩具,必须经过我的同意。”那一刻,我感觉特别庆幸,我没有通过介入与逼迫,让他尽快学会怎么做,而是给予他时间,让他自己去慢慢观察,思考,直到做好准备,我想,这是一种真正让他有成就感的学习过程。

回想之前自己的冲动,不难发现,在现今孩子的社会交往中,往往充满了成人忙碌的身影与焦虑的声音。事情还刚刚发生,孩子还没反应过来,父母就已经告诉了他对策。孩子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机会观察、思考、自己做出决定。

回到孩子被打这件事情,也是如此。成人直接教授经验与让孩子自己选择哪种方式处理问题,有时表面上的结果可能一样,但内涵却不相同。小孩子很容易把成人的做法看成绝对正确的真理,从而失去独立探索的机会。而让他自己决定怎么做,却是一个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积累经验的最好方式。哪怕犯错了也没有关系,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它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孩子决定还手,还是不还手,都有它的价值。他决定还手,他可能会发现,矛盾被激化了,事情闹大了,他甚至可能因此受伤;当然,他也可能发现,他通过还手,那个孩子以后不敢打他了。同样的,当他决定不还手,采用息事宁人的方式,可能会发现,他和那个孩子可以继续愉快地玩耍;但是也有可能他会因为忍气吞声而不开心,不好受,从而让他学会了以后使用强有力的语言去制止。

由此可见,不管当时的情境如何,只要不是在很危险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先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去自己处理,让他在其中慢慢地积累与发展出适合他自己的经验。毕竟生活经验的积累,对孩子来说是最有价值的学习。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