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的家长,有的孩子在国外读中学,有的孩子在国外读本科,有的正准备送孩子出国,但都属于收入中等的工薪阶层,说明大家都是舍得为孩子付出的好家长。众所周知,近几年“小留学生”现象在国内很普遍,几乎形成了一股热潮,家长为了送孩子出国不惜血本,拼积蓄、借钱、卖房子,但留学的效果却未必满意,有经验也有教训。究竟要不要送孩子出国留学?至少,在这件事上家长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学博士、某留学咨询机构副总经理黎万民先生,与家长朋友们共同座谈这个话题。
教育不能赌气
秦建新(14岁男孩的爸爸):我儿子今年上初二,明年我不准备让他参加中考,想直接送他去英国读高中。担保金不够,我就卖掉现在住的房子,我和妻子搬到我爸妈家住,反正老人也需要人照顾,两全其美。
主持人:为什么不让孩子参加中考?
秦建新:我对国内的考试制度深恶痛绝!国内的中学哪里是在培养学生,简直是在训练考生,哪里是教育,分别是摧残和扼杀!大学也好不到哪里去,连最顶尖的清华大学都半个世纪没有培养出一位大师了,更别说别的学校了。我儿子早晚得出国深造,与其大学毕业再出去,不如早些逃离国内的无谓竞争,去国外快快乐乐地读书,至少,他会免受精神压抑的折磨。这叫什么?这叫解脱!
钟儒斌(17岁男孩的爸爸):我很后悔没有早些送孩子出国留学!现在他上高二,精神压力特别大。学校三天两头考试,然后就是排名、画模拟一本线、二本线。如果孩子考得不理想,肯定要难过好几天。有时,老师还会把家长叫到学校训斥一顿。家长对学校的做法都有意见,但敢怒不敢言。听说国外的高中倡导素质教育,学习压力不大,考试分数不公开,学生们很快乐。有些中国家长认为国外的这种做法是耽误孩子,可是再想想,人家的这种轻松的教育方式,不也培养出杰出人才了吗?反倒是中国的科学技术比人家落后。所以,还是人家高明。现在,我儿子参加了校外雅思培训,准备明年参加美国高考,到美国上大学去。
主持人:两位爸爸送孩子出国留学,是因为对国内的教育体制不满。黎博士,您认同他们的看法吗?
黎万民(教育专家、某留学咨询机构副总经理):国内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确实存在很多不足,尽管国家一直在想办法改革,但仍不能让家长们满意,所以家长们的抱怨可以理解。现在的留学潮,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这种心态造成的。但是必须看到,国内的教育问题一定程度上被放大了。
主持人:是的。本刊了解到,国内有一家知名的民办教育研究院,其主要工作就是发现中国教育的问题、展示中国教育的问题。教育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们改变中国教育的初衷无可厚非,但有意思的是,资助这家民办教育研究院的居然是美国的一个基金会。至于美国的基金会和这家教育研究院的合作是否存在阴谋,我不得而知,但不得不承认,正是在众多专家、学者的煽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和家长开始关注国外的教育、羡慕国外的教育,最终怀着“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的决绝之心,花去大把的血汗钱,把未成年孩子送出国留学。
黎万民:另外,国内外有些留学中介机构的宣传也很不负责任,为了商业利益而抹黑中国教育,诱使家长们赌气把孩子送出国。在咨询工作中,我经常听到家长质疑国内教育,谈到无奈之处,他们就会告诉我:“我已经计划好让孩子出国了。”听家长们这样说,最初我感到欣慰,因为他们的孩子是幸运的,父母有意识并且有能力给予他们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空间。可是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我谈及孩子出国的计划,甚至孩子只有2个月,父母就已经开始为筹集孩子出国的花费而奋力拼搏了。对这样的留学潮,我很担忧,我怀疑家长们送孩子出国留学是在赌气,是在逃避。培养孩子成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做重要决定时,家长万万不能赌气,应该全面了解情况,慎重评估,否则不仅会损失金钱,更会伤害孩子。
留学不是赌博
潘绍英(14岁女孩的妈妈):我本来不想这么早就送孩子出国留学,但身边总有人在撺掇,我就动心了。我咨询老师的意见,老师也表示赞同,还说我女儿在班里只能算中等生,可是到了国外很容易就成尖子生,因为在文化课方面,国内的中学生比国外的同龄人要厉害许多。我想,如果我女儿在国外学校能成为尖子生,那她的自信心一定会增强,没准儿,她还能变得开朗而自立呢!
主持人:您这样想,也是在逃避,而且您的盲目乐观就像是在赌博。问题就是问题,如果不解决,指望换个环境让问题自然消失是不现实的。请孩子已经在国外留学的家长谈谈感受。
游文浩(19岁男孩的爸爸):我没有什么经验,只有教训。我儿子在国内学习成绩一般,考上重点大学没有指望,我就卖了房子,把他送去美国留学。刚到美国时,他的学习成绩确实拔尖儿,美国同学看他用笔和纸开平方都目瞪口呆,问他:“为什么不用计算器?”他甚至代表学校参加俄亥俄州的数学竞赛。但是没多久他就不行了,因为他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只会死记硬背,对开放性的问题感到手足无措。美国老师评价他“缺乏创造力”。现在,他在美国一所不起眼儿的大学读书。他很失落,因为美国大学课程紧,他怕拿不到毕业证书。送孩子出国留学,现在想来我很后悔。刚才主持人说到赌博,我深有同感。我们不了解国外学校的情况,就像不知道对方的底牌,有太多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花那么多钱把孩子送出去,弄不好还要搭上孩子的前途,风险太大了!
黎万民:不少家长有一种误解,孩子在国内学校混不下去了,成绩不够好,或贪玩厌学,一到国外就能变得用功学习,能轻而易举地出类拔萃。不客气地说,这是在做白日梦。国外的学习氛围确实比国内好些,但是出国留学的孩子,尤其是低龄孩子,肯定要面临许多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要为自己负责。如果一个孩子懂得为自己负责,他就会主动学习,那么国外的学习氛围真的适合他发展,而且他会有意识地抵御一些诱惑。但是,对于现在的中国孩子而言,为自己负责太难了。如果孩子知道为自己负责,在国内同样能取得好成绩,又何必逃避到国外?另外,灵活变通也是留学生必备的能力。在国外,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有很多在国内根本就无须考虑的细节,都会成为生活的困扰,这常常会让变通能力不足的孩子手足无措。总之,我认为送孩子出国留学是可以的,但千万别因为逃避而出国。连家长都在逃避,孩子怎能迎难而上?
主持人:我们不能选择环境,但至少可以选择态度。所谓家庭教育,从根本上说是给孩子注入内在的力量,家长的细致、沉着冷静、乐观豁达、勇敢和担当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最终成为孩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给孩子的人生以无限动力。如果真能这样,孩子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们都是最棒的自己、最快乐的自己。
成败因人而异
戴冬竹(18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三年前去澳大利亚读高中,现在又去英国读大学,算是不错的。他告诉我,一起出国的同学,许多连高中毕业证都没有拿到,最后灰溜溜地回国。家长说,这哪是留学,分明是高价旅游嘛!
主持人: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许多留学专家呼吁,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中学生都适合去国外读中学。事实上,大部分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学习成绩在当地学校只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并且有相当多的中国留学生不能完成学业。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有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如果以逃避艰苦学习的目的选择出国留学,那么出国留学的学生多半也会采取逃避的态度对待海外的学习。
黎万民:国外的许多中学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比如在英国,一些私立寄宿制中学的学生有黑白两套校服,学校规定不同成绩的学生穿着不同的校服,而且不同成绩的学生还要分成三六九等,通过校服的颜色、徽章、披肩来区分。这种管理方式,有人理解为因材施教,有人理解为成绩歧视。但是,不仅英国的中学生们接受,而且英国的家长们也接受,他们信奉严师出高徒,严格的管理出高才。国外优秀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首先是学习成绩,之后才是个人的软实力。
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外国的教育也并不比中国的轻松。中国家长在决定将子女送往国外读中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留学是一条充满艰辛、未知的道路,自己的孩子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第二,留学必将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冲击,自己能否接受与自己“离心离德”的孩子?第三,留学生在当地永远是少数族裔,自己的孩子是否耐得住寂寞?低龄留学是对未成年人的挑战,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是发自内心地选择留学,那么千万不要让孩子“被留学”,因为“被留学”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主持人:打算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必须想清楚,出国留学究竟是目的还是手段。以留学为目的,就是为了留学而留学;以留学为手段,则是为了人生发展而留学。如果是前者,那不是赌气就是在赌博,凶多吉少;如果是后者,那您就是明智的家长,有能力为孩子谋划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