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放学回家,带回来一只小小的蚕宝宝,那么小,那么白,躲在两片桑叶下。女儿睁大眼睛:“哦,妈妈,它好小啊!”她小心翼翼地捧着,充满期望地看着我,说:“妈妈,我们一起把它养大,好不好?”
我弯下腰,摸摸她的头,微笑地看着她的眼睛:“那你要自己动手照顾它,不能依赖别人哦。”
“好的,妈妈!”女儿肯定地点点头。
“那你知道怎么照顾吗?”
“知道,我要照顾它吃饭,还要照顾它睡觉。”
爸爸回来了,女儿开心地上前献宝。爸爸找了个小碗,将蚕宝宝及桑叶放了进去。于是,女儿开始养蚕了。
第二天,正好是周末,女儿早早起床,顾不上刷牙洗脸就奔向蚕宝宝,开心地喊着:“妈妈,你看,它已经吃了好多哦!”原来,那片大桑叶上留下了很多细小的锯齿型缺口,是蚕宝宝“吃饭”留下的印迹。
可是,紧接着,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仅有的两片桑叶因为水分流失,渐渐干枯了,叶子都卷了边。蚕宝宝估计是嫌弃它不新鲜,不肯吃了。原来喜欢躲在叶子下不怎么活动的蚕宝宝,焦躁地在叶子上爬来爬去,像是在寻找食物。女儿急得团团转,隔一会儿就跑过去看看它吃了没有。可蚕宝宝还是不吃。女儿问爸爸:“我们给它吃别的叶子不行吗?”爸爸告诉她,蚕宝宝只吃桑叶。女儿就发动全家和她一起找桑叶,可是周围一带都找遍了,连桑树的影子也没找到。
万幸的是,回到家,我们惊喜地发现,那片大的桑叶水分流失情况要好一些,蚕宝宝估计实在是饿狠了,也就没什么好挑的了,那片桑叶上留下了许多蚕宝宝咬过的新的印迹。看到这一幕,我们都松了口气。
我蹲下来,对女儿说:“看到了吗?蚕宝宝不挑食了,你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啊?”
女儿大声地对我说:“好的,妈妈!我肯定做得比蚕宝宝还要棒!”
“不光是这样,我们还要向蚕宝宝学习。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不能老想着我不行,我做不到,而是要想着怎样去克服困难。”我趁机对女儿进行思想教育。
女儿若有所思地看看蚕宝宝,又看看我,用力点点头。那认真的模样真让人忍俊不住,又让我觉得很欣慰。
星期一,爷爷从学校门口买回来一大包桑叶,挑了几片放到蚕宝宝的小窝里,剩下来的仔细地用保鲜膜封好,放进冰箱冷藏室里。
接下来的几天,换桑叶、清洁小窝成了女儿生活的一部分。她还会经常对蚕宝宝说话,“你今天吃了不少哦”,“你要多吃点,快快长大”,或者是“我今天考得很好哦”,“今天上的体育课真有趣”,“我和同学一起玩得真开心”等等,好像这不仅是一条蚕,还是她的一个好朋友,她会和它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和小秘密。
一转眼十多天过去了。蚕宝宝长成了四五厘米长的大宝宝。爸爸告诉女儿,“再过几天,它就会不吃不喝也不动,身体会变得透明起来,这就表示它快要结茧了。”
没过几天,女儿早上起床去蚕宝宝的小窝例行问候,结果她惊喜地跑过来,告诉我:“妈妈,你快来看,蚕宝宝结成茧啦!”我走过去一看,真的!昨天还白白胖胖的蚕宝宝今天就找不到了,只剩下一个米白色的茧,直径不到3厘米。我告诉女儿:“现在就进入蚕宝宝的结茧期了,要过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它会咬破茧变成蛾了。”
女儿将信将疑,“真的吗?那它就不会再是蚕宝宝了?”
“是呀,它会在茧里先蜕化成蛹,再从蛹蜕化成蛾。”
“可是,我喜欢它是蚕宝宝的样子。”女儿有点小小的失望。
我坐在她身边,让她靠在我怀里,轻轻地说:“这就是长大呀,这是每个蚕宝宝都必须要经历的。不仅是蚕宝宝,我们人类也一样。”
“我们人又不会飞,怎么能一样呢?”
“因为你会一天天长大、长高,会学很多的本领,会认识很多的新同学、新朋友,你会有自己的小小世界。”
又是十多天过去了。这天,我下班回到家,女儿赶紧领我看她的蚕宝宝,哦,这已经不能说是蚕宝宝了,而是一只灰白色的蛾:它静静地停在蚕茧的顶端,应该是刚出来不久,还很虚弱的样子,翅膀微微翕动。
我告诉女儿:“它刚出来,还没有完全长好,等它的翅膀变硬了,也就是完全羽化了。那时,我们一起把它放回到大自然好不好?”
“那为什么不能让它一直住在我们家?”
“因为它也想有自己的新家呀!”
“哦,好吧!”女儿想了想,同意了。
于是,周末的下午,我们带着女儿在小区一个僻静的树丛下找了个安全的地方,女儿把纸盒子郑重地放了下来,还找了几片又大又软的树叶盖在蛾的身上。
“你喜欢你的新家吗?我要走喽,你以后要带着你的宝宝来看我哦!”女儿对着蛾依依不舍,小手挥了又挥。
我们牵着手离开了,阳光把我们的影子拉成长长的一条,又渐渐融合在了一起。我看着女儿美丽的笑脸,好像看见她慢慢长高、长大的样子,高兴的、哭泣的,失望的、兴奋的,各种不同的样子。
这小小的蚕的一生,好像隐喻着我们的一生:
我小小的女儿,正在不断成长,
有一天,她会飞向自己更高、更广的世界。
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
然而,生命不息,传承不止。
只要这一刻,我们还在你身边,
只要这一刻,我们如此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