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会困惑: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乖得出奇,有时候却调皮得让人火冒三丈?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问题”。而当我们纠结于这些“问题”时,容易把孩子当作负担甚至是累赘,也就不可能享受陪伴和养育孩子的乐趣。所以,只有了解孩子的心,我们才能给孩子最有智慧的爱。
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少呢?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塞尔玛·弗雷伯格曾说:“我们对生命之初的3年几乎毫无印象,所以,当我们试图进入小孩的世界时,就像外星人一样,对他们的一切一无所知,也不会说他们的话。”那么,在孩子面前,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成为“外星人”呢?那就是真正地用心读懂孩子,这是教育的前提。
耶鲁大学的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曾经跟踪研究孩子们40多年,了解儿童行为的变化与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人类行为的成长模式十分有规律,人们甚至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料出孩子在某种行为阶段之后,将会是什么行为阶段。在这里,我主要介绍4岁前的孩子在每个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
1到2岁:一句话概括:可爱又难缠的年龄,从“开心果”到“淘气包”。1岁多的孩子,语言能力和运动能力已经得到极大发展。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执拗、顽固、不愿受到束缚。他们的主要行为表现:一天到晚地缠着问问题;穿衣服不配合;不肯安分地坐在小椅子上;自己不肯走路非要人抱着。
2到3岁:一句话概括:“不”字当头,打滚耍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这是因为,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但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在这个阶段,家长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但不要轻易让孩子讨价还价,尤其是在重大事情上不可让步。同时,我们要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世界、学习成长的行为。
3到4岁:一句话概括: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在3岁的时候,孩子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从3岁半开始到4岁,反抗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3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每天,他们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得很不愉快。他们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我这个独立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