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与“打人”孩子的心声
带我走出自己情绪最重要的人,是米尼。
我们为这件事进行过很多次的卧谈。米尼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想法。他理解、并能主动阐述自己“被打”时的情绪(“很难过,心怦怦跳”),知道自己“不是”什么,“不要”什么(“他们叫我大笨蛋,我不是大笨蛋”);在心理模拟式的故事接龙里,他表现出为了心愿可以冲破阻挡的决心(“我要去找士兵,我会用尽全身力气推开他”);最后,他甚至会用稚嫩的话表达自己的放下和宽恕(“妈妈,你有太多感受,都放下吧”“推开欺负我的大孩子后,我会和他做好朋友”)。他甚至真的和幼儿园打过他的大哥哥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我现在这里写着,我是“被打孩子”的妈妈,我有个“沙包孩子”,可我能感到米尼有个小小的自我在那里大声喊“妈妈,我很有力量!”“我是大大的人!”“被人欺负时,我虽然很难过,心跳得很快,但我从来没有害怕过、从来没有离开过!”
我现在这里写着,小姐姐是“一丈青扈三娘”,可我也能感到小姐姐有个小小的自我在那里大声喊“不对,我很会照顾别人!”“别的小朋友难过的时候,我都是第一个跑过去的。”“虽然我经常打人,但我回头还会找他们玩!”
我知道他们说的是对的。
走出“受害者”的情绪,鼓励孩子决定自己的人生
使我终究能摆脱“受害者”情绪,迸发和童心世界握手言和勇气的人,是我自己。
一个周末的中午,米尼在家里午睡。
那段时间,一到周末我就有点担心,因为意味着几个同龄小朋友的家庭会聚在一起玩。去之前我就会开始紧张,不知道米尼又会受到怎样的“虐待”。
我躺在他身边,听着他沉稳的呼吸声,看着他后脑勺和耳郭。突然想,我再也不要过这样的日子,就算跟那几个家庭绝交,我都不要再做这样的怂人,不要这样担惊受怕;我要开开心心地和米尼享受周末,自个玩也很好。
可我马上又意识到,我依然是个怂人。
米尼马上要进入交友更广泛的社交期,认识越来越多的朋友。伤害他的、被他伤害的;欺负他的、被他欺负的;依附他的、被他依附的;比他有力的、比他无力的……
为他营造一个“千里独行”或者“众星捧月、万般宠爱”的环境,在当下当然不难。但这只是把一个人真真实实需要面对的人生、需要闯荡的天地、需要面对的痛苦和欢乐推后而已。
越推后、越不真实、他日摆在孩子面前的问题就会越多。
我的意思不是说,他非在受欺负的环境里磨炼自己,非要和欺负自己的人成为好朋友;而是说,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怯懦和痛苦,我突然找到自己跌打滚爬,滚回原点,愿意和他一起面对形形色色的未来;愿意尝试放下自己的不安、戒备等种种情绪,发自肺腑地鼓励他决定自己的人生。
我要放他更自由些,更重要的是,放我自己更自由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