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的一年
五岁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量力而行,与人相处和谐亲密。这个阶段格外爱恋妈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让妈妈开心,妈妈的话对他来说就是金科玉律,来自妈妈的赞扬和肯定,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尽管时时显得相当有自信,可是他仍然十分需要妈妈的肯定,很愿意妈妈时常在他的耳边说她有多爱他。他一方面心里笃信“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另一方面却又常常去问他妈妈:“你爱不爱我?”
正因为五岁孩子认为妈妈肯定和自己心连心,所以,有时候他会误以为妈妈应该知道他的所思所想。当他跟妈妈说话的时候,常常没有足够的耐心把该说的话全都说出来,然后又倒过来生妈妈的气,因为妈妈居然没有一下子听明白他想要说什么。 做妈妈的脑筋要转得足够快才行。
虽然偏爱妈妈,但这并不意味着爸爸就该受到冷遇。孩子往往也非常喜欢自己的爸爸,以爸爸为荣,喜欢有爸爸陪伴在身边。
6岁:内心矛盾最为突出的一年
可能是母子之间纠葛最多的年龄,五岁的时候,妈妈是他整个世界的中心;到了六岁时,他世界的中心则变成了他自己。孩子在寻找他的中心点,随着他越来越成熟和独立,他就越发想打破旧的平衡,建立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王国。
一方面喜爱妈妈、需要妈妈,离不开妈妈的挚爱与接纳;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自己能够独立起来,因此常常又会推开妈妈,搞得不管是自己还是妈妈的日子都十分挣扎。
爸爸也很受六岁孩子的热爱,孩子不但热切地希望得到爸爸的陪伴和关注,而且一旦得到就会如获至宝。许多孩子更害怕爸爸的不认可,而不是妈妈的不认可;他更敬佩的人是爸爸,相信爸爸什么都知道。
与六岁孩子相处,爸爸需要更多的耐心,比如他们半点都输不起的“球风”或者“棋风”,常常到父母的抽屉里“偷”些小玩意的“不够诚实”。因为他们跟爸爸之间的纠葛通常都没有和妈妈那么深,往往对爸爸怀有一份敬畏之心,因此当孩子大发脾气或者母子间将要出现大麻烦的时候,爸爸登场亮相,往往能解救全家于水火。
7岁:抽象思维开始发展的一年
这是一个以思考为特征的年龄段,在这个内向的、审慎的阶段,我们所看得见的孩子心智的运作,也许比他一生之中的任何其他阶段都要多。
开始显露抽象思维的痕迹,七岁的小学生对一个词的写法和意义开始感兴趣,而且开始喜欢用带图像的字典,他可以指出两个不同的物体有哪些相同点。他开始把思考和自己的头脑联系起来:“你必须用你的脑袋好好想想”,“我的脑子里跑出这么个想法来”。
许多七岁孩子的思维已经处于“试运行”阶段的尾声了。在“试运行”阶段,孩子认为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而且认为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东西。他也会把有些事情的发生理解成跟他的意愿有关:“我想要下雨,就下雨了。”他甚至还相信物体和自然现象都会跟人一样有情绪,有思维;也会以神奇魔力来看待很多事情。
一旦到了“具体运行”阶段,也就是从七岁左右开始,孩子既可以看到物体之间的相同之处,也可以看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他能明白容器形状的改变并不会造成量的改变,也开始理解数量的意义。如果你把10个石子摆成一排,另外再把8个石子稍微拉开一点也摆成相同长度的一排,他也能分辨得出哪一排石子数量更多。
8岁:热衷思考思维活跃的一年
虽然我们不能苛求八岁的孩子事事做到完美,然而这个时候他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在智力、体能和性格上,都有了很多好的改变,八岁的他呈现出阶段性和自己的风格。
在对时间的感知上,他们懂得守时,会关注和时间有关的事件;对空间位置有浓厚兴趣,变得非常喜欢地理;很喜欢阅读,阅读的重点偏重于印证他已经知道的东西;算数能力则参差不齐。
思维和语言全面发展,判断能力增强,可以运用简单的逻辑得出一定的结论,做简单的演绎推理。另一个重要的思维层面的改变是:八岁的孩子不再像过去一样相信万物有灵,现在他越来越认识到大自然的客观力量;在语言方面典型的八岁孩子十分健谈,虽然还做不到彻底的诚实,但他已经能够分得清幻想和现实。
八岁孩子能够接受死亡的概念;不再笃信圣诞老人的存在;对好坏的概念更清晰,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以父母的准许与否来判断好坏;他们虽然已经更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通常来说,他的第一冲动仍然是去怪罪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