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护理 > 校园暴力不断升级!孩子我该如何保护你?

校园暴力不断升级!孩子我该如何保护你?

2015-10-18 12:41:31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儿童护理
标签: 儿童护理    校园暴力   

在百度引擎上输入“校园暴力”,国内外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校园,还是一个纯洁、干净、学习的地方吗?这让很多父母开始忧虑自家孩子的安全。

校园暴力不断升级!孩子我该如何保护你?

2015年3月,美国南加州两名年仅18岁的中国留学生翟芸瑶、张鑫磊伙同十几个朋友绑架了同学麦嘉怡、刘怡然,对她们泼冷水、扒光衣服、烟头烫、逼迫吃沙子,这惨无人道的折磨竟长达5个小时。当我们想一探这不共戴天之仇时,答案令人愕然:残忍折磨的背后竟然只是这几个刚满18岁的少男少女间的争风吃醋。6月,我们从美国法庭庭审得知,这几名中国留学生被告很有可能面临终身监禁。

而在国内,2015年5月,某实验中学的初一年级,一个弱小的女生被8名女生拳打脚踢,而这些打人者平均年龄只有14岁。

同样在5月,连云港某位女大学生则遭受了更加非人的虐待,拳打脚踢,扒衣羞辱,拍裸照,剪头发等等,行为令人发指。而打人的同学居然还对着镜头竖起了表示胜利的剪刀手!

在百度引擎上输入“校园暴力”,国内外消息层出不穷,仅2015年上半年,我们就能看到数起此类事件的新闻文字、网络视频和照片。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接连不断的校园暴力案,让很多父母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遭受到校园暴力。

施暴者与受虐者

我们的孩子怎么就成了施暴者?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说,这是人类的攻击性本能决定的。其实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婴儿会狠狠地咬妈妈的乳头,或是某些孩子会残忍地扯断小动物的身体等等。

青春期的孩子,几乎完全被荷尔蒙操控,而荷尔蒙会放大攻击性行为。同时,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一方面试图摆脱父母的影响,可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远没有成熟,易冲动,不计后果,自控能力较差。再加之孩子上学后整日与同学学习生活在一起,同伴的影响力逐步增大,甚至超过了父母的影响力。而同伴的另一个影响是团伙的责任稀释效应。几个人共同作案会极大削弱个体对事件负责的心理,从而加剧暴力行为。

但这种攻击性是可以被驯化的,前提是他有一对理性而明智的父母。反之亦然。记得我在少年管教所做心理辅导时,曾专门询问过负责的警官,他们肯定地答复:这里的绝大多数孩子都来自问题家庭。

攻击性需要爱来平衡,缺乏爱的孩子要么总是充满愤怒攻击别人,要么羸弱得遭人欺负。如果父母有暴力倾向,或是孩子被父母虐待过,他长大后可能会继续成为挨打的对象,或者,他会反向认同暴力者,而自己也会成长为施暴者。有些孩子,可能因为父母离婚、外出打工、情感冷漠、精神疾病等原因无人照顾,而埋下了成为施暴者的种子。还有些孩子的父母并不是完全没感情,但总是在吵架,偶尔还动手。孩子模仿、学习了用暴力的方式与人沟通和相处的人际交往模式,也可能走向另一极端,学会为了避免吵架而忍气吞声。

有少数孩子则面临其他问题,如酗酒的父亲殴打母亲,孩子保护母亲憎恨父亲,发誓要报复,这样的故事不仅出现在影视文学作品中,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当然,也有少部分孩子的暴力行为源于过度溺爱,比如孩子小时候出现攻击性行为,家长不以为然,没有及时加以制止或者正确地引导,甚至有家长还为孩子出头,助长、强化了孩子的攻击行为。

因此,原生家庭出现问题,既能让孩子成为施暴者也能使他变成受虐者。

另外,一些外界的影响,如影视剧、暴力漫画、网络等等,容易从施暴与受虐两个方面对孩子进行错误引导,更会起到催化、刺激、放大的作用。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们不难发现,校园暴力会集中出现在青春期,即初、高中是高发阶段。

关于那些受虐的孩子,还有另一些形成因素。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学校就像小社会,施暴者并非对任何同学都会使用暴力,而只是对一类固定的人群,即受虐者。而这些受虐者通常有一个共性,没有朋友,在人际上也处于孤立和弱势。更需要注意的是,自卑的孩子通常具有潜在的受虐倾向,更容易“吸引”施暴者。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