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孩子心中却缺少山的伟岸,这,不利于孩子健全的人格塑造。
家庭教育不只是妈妈的事,有爸爸参与的家庭教育才算完美。由于男女性格的不同,表达爱的方式的不同,双亲的长期陪伴会让孩子有更多爱的体验,也更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在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观念,使父亲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被忽视,再加上中国式父爱的含蓄,孩子的性格单一地受到母亲的影响。哦,小编不是来抒情的,是给爸爸们分享一些应该和孩子一起做的事。
一起运动
多数妈妈都不是那么热衷运动,而爸爸的运动神经通常比较发达,也更乐意流汗,让爸爸带着孩子固定去打球、跑步、骑脚踏车、一起看球赛,享受运动的快乐。不过每个孩子肌肉发展与领会运动窍门的速度不一,爸爸尽量带孩子“玩”运动就好,别过于求好心切。
放松、放空
虽然这不是妈妈最喜欢的模式,但是根据心理学专家们的观察,妈妈容易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感”,更容易产生焦虑。爸爸则是可以“喊卡就卡”,也容易放下身段跟小孩打成一片,可以跟妈妈互补。和爸爸打打闹闹,和爸爸在床上、草地上一起放空,画面好美!
出去“冒险”
妈妈偏“守”,小孩不在视线范围就会不由自主地焦虑。但小孩三岁以后,其实特别需要爸爸,带他们往外探索、出去探险。因为爸爸可以接受孩子不舒服的时间也比妈妈长,孩子受点皮肉伤,爸爸通常不会大惊小怪,孩子若遇到危险,爸爸也能及时反应,能提供安全性高的冒险环境。当然,冒险不是去危险的地方,而是孩子未知的地方,让他感到新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