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立学校近1/4的孩子在家说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但大多数学校仍以纯英语教育为主。在美国被激烈争论数十年的双语教育,究竟能否从根源上解决这一矛盾?
非英语母语的孩子在学校被孤立
一想起刚进校时的艰难和孤独,正在学英语的三年级学生切尔西(Chelsea)就感到深深的挫败感。“我曾经因为不会说英语而生气和发飙。”这个13岁的西班牙母语女孩向美国《大西洋月刊》回忆道,“人们看着我,就好像我是异类。”
在纽约市各民族、文化混杂的联合国总部附近,哈莱姆区学校(Harlem Village Academy)8年级教室里有操着西班牙语、曼丁果语、富拉尼语、法语、阿拉伯语等20多种语言的学生。但和代表全世界人民的联合国不同,公立学校并不总是鼓励孩子拥抱自己的传统。在这所以英语为主的学校,大多数非英语母语学生有被孤立的感觉。
据《大西洋月刊》报道,根据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目前公立中小学的5000万名学生中,近1/4(1200万)的5~17岁青少年在家里说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美国教育部数据显示,他们的数量在过去10年内不断增长。2012~2013学年,约440万名学生从完全不会说到熟练掌握英语。
许多非英语母语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母语低人一等,一些移民要求孩子在家里也不能说母语,以确保孩子符合西方文化的要求。研究发现,混合使用双语并不会对孩子的词汇发展产生影响,但来自教师和学校的压力可能十分巨大。
“许多教师认为,为了学习英语,这些孩子必须吸收美国文化,放弃自己的文化习俗。”教育顾问卢苏(Rusul)告诉《大西洋月刊》,“这往往是出于恐惧和焦虑,当学生不符合他们心目中对‘美国人’的期望时,说英语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13岁的阿玛杜(Amadou)正是这种心态的产物。他的母语是富拉尼语,在西北非和中非有1300多万名使用者。“除了家里人外,没有人说我的语言,所以我只能尝试说英语,这样他们才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我想和其他人一样。”他说。他的母语及其所携带的丰富传统和遗产,将在沸腾的美国文化大熔炉中慢慢消失。
对双语教育的争论仍在继续
据《大西洋月刊》报道,围绕双语教育的政治争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随着民权运动的开展,人们开始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双语教育正是其中之一。
1968年,《双语教育法》应运而生,“动摇了许多州独尊英语的法律根基,成为美国教育政策的一个里程碑”。签署这项法案的时任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在演讲中表达了他的期望:“成千上万拉丁血统的孩子、年轻的印第安人和其他族裔的儿童,将会得到更好的起点。这意味着我们给每个在美国的孩子更好的机会,展现他的才华和实现梦想,无论其种族、宗教或其父亲收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