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写了一篇玩是孩子的第一堂课,而具体的,孩子究竟在这样的玩乐当中,学到了什么?能够“玩”出竞争力吗?
所谓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生活上的学习,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更为重要,可以为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只有接受,而是要有体会和体验,尤其学龄前的孩子,语言和理解能力都还不够成熟,因此更需要用玩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这是最佳,也最有效的方式。
亲身体验,玩中学习
我记得儿子小K刚到德国的时候,德文不好(确切地说,应该是不会,只会几句简单的而已),因此在进了德国当地幼儿园两个月之后,我觉得应该让孩子加强德文。
我帮小K找了一位德文老师,每周上课两天,每次30分钟。
而我也是因为带小K去上了这个课,才知道德国人对孩子学习的逻辑和要求和我想象的大不相同。小K的德文家教安雅老师,对加强德文(对德国人而言,也适用于学习任何东西)的“必要做法”如下:
第一、每次上课的时间不能太长,大约30分钟,因为时间太长的话孩子吸收不了。
第二、幼儿园下课之后,安雅老师负责“召集”她的邻居和朋友的孩子一起玩,每周一到两次。据安雅说,孩子跟孩子的学习,会比她一直上课有效得多,尤其是学习语言!所以一定要多“制造”一些让孩子一起玩的时间。
第三、一有机会就带去“户外教学”。
有一次,上课前,安雅老师就告诉我,她要带小K到她家附近的小农家去上课,会花多一点的时间,我要晚一点再来接小K(通常上课时,我都不会跟着,因为如果我跟着,小K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学习得也不专心)。安雅老师就带着小K和她的女儿(与小K同龄),一起去农场“上课”了。
“妈妈,我当场看到鸡下蛋耶!”小K回来之后,得意地说,“鸡蛋刚生出来竟然是软软的!”
接着更是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下礼拜安雅太太说要带我们去马场!”
我发现,孩子在这当中不只学到了语言——农场里所见的东西,全部用德文学会了,也吸收了许多知识,亲身体验了看鸡生蛋、采收农作物的经验和乐趣,而且不会忘。更重要的是,他学了这么多东西,还觉得自己是去玩!
此外,安雅教学的“教材”,是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动手画,印象深刻,孩子也觉得开心。而这些记忆和所学到的,随着时间的过去,到了现在小K念中学了,都还印象深刻。偶尔聊天时还会提起。
安雅也认为,孩子先不用急着写字,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就会想学习,而自发性想学习的时候,学习的效果才会更好。小K因为在欧洲长大,学认字,先学的是英文。小K在苏格兰时,第一个学会认的单词是“animal”(动物),因为出现的几率太频繁了,他无意间就将整个词都记下来了,甚至当时他连26个字母都还没认全,分开念也许不见得每个字母都会,但是奇妙地,所有字母合起来,他就知道是这个词。所以在学习德文时,他也是这样自然而然配合着生活环境,一点一滴学习起来的。孩子学中文时也可以如此。
所以说,“动机”和“有趣”是学习最大的推手,刻意地不逼或刻意地逼都不是好事。幼儿园的孩子可以教认字,但是不需要很快逼着他们写字。可以用说文字故事的方式,启发孩子学习的动机。让孩子多元地玩耍,大人在一旁指导,鼓励孩子玩的时候发问,才是培养幼儿学习的好方法。
这些,也许在孩子眼中都是一种“玩乐”,有时候没有刻意规定的作业,孩子学得反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