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至5岁,孩子开始意识到“妈妈和我不是一个整体”,开始从自然界生物的死亡,联想到父母和自己的死亡,引发出最早的对死亡和孤独的恐惧感受。
孩子通常会问:“妈妈,你会死吗?你死了以后我还能见到你吗?”妈妈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孩子:“傻孩子!妈妈不会死的,你也不会死,我们会永远都在一起的!”
虽然这样回应有利于暂时平复孩子内心的紧张,但是用敷衍的方式来回应孩子对死亡的焦虑感,是不恰当的做法。
除了敷衍了事,还真有的父母会认真的讲解死亡的真相给孩子听。但是认真的解释不但解决不了问题,有时候甚至会形成恶劣的结果,加深了孩子对死亡的强烈感受而迁延出许多其他的问题来。
那么,妈妈到底该怎么向孩子解释死亡才妥当呢?
死亡的意义并不存在,真正需要解释的不是死亡,而是如何让孩子接受对死亡的恐惧感受。心理学认为死亡恐惧这种感受与人类的分离焦虑有很大关系,通俗的说,如果你的孩子曾经有过深切的“分离体验”,例如睡醒了看到的不是妈妈而是一个空荡荡的屋子,或者孩子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突然找不到妈妈,这种突然出现的强烈体验引发的恐惧感,称为“分离焦虑”。没有过分体验过分离焦虑的孩子,是不会纠结于死亡这个话题很久的,如果过分纠结,也许在向家长报信说“你的孩子内心有深刻的分离焦虑体验,请妈妈好好陪伴孩子,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感。”
死亡恐惧或者说死亡焦虑,是每个人,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会有的,是个普遍原始的情绪体验,它不是病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