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孩子的暴力行为从何而来

孩子的暴力行为从何而来

2016-01-27 16:49:34 出处:乖乖网 作者:猫咪 儿童教育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方法   

回想可可的成长经历,可以说环境中一直存在暴力。要命的是,我一开始居然认同动手打人是孩子的天性,并对这一切习以为常,甚至自己也曾动手打过可可,让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直到我进入早教机构开始学习,才深刻明白,所谓孩子动手打人是天性这一观点是多么荒谬!很多时候,孩子动手打人是因为我们的家庭环境中存在暴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和学习。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孩子发生攻击性行为,都是有原因的。我们还是要分析事情背后的原因,然后才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处理。

生理阶段的暴力行为:20个月以上的孩子,会经常出现打人、抓人、咬人等行为。

这个阶段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时候,跟孩子的生理特点还是有一定关系。因为大部分孩子这阶段表达还不利索,却又非常渴望独立,这时候很经常出现动作比语言快的情况。

可可一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她在专注玩拼图,一个小朋友过来把她的鞋子给脱了拿去玩,于是两人争抢的时候,可可情急之下张口咬了那个小朋友。虽然可可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做出这样的行为,但这样的方式还是不被接纳的。不过她那会还只会说单字或者叠音词,来不及用语言寻求帮助,所以她用了口。

碰到类似这样的情况,要坚定且温和地告诉孩子:咬人不对。不过你也要有心理准备,可能你要跟宝宝说很多次后,他才能学会不动手。除了告诉孩子咬人不对,还需要告诉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正确的处理方式,比如寻求老师或者家长的帮助等。

情绪原因的暴力行为

有时候,孩子出现暴力行为是出于一种本能的自卫,而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语言发展期,语言上稍有不慎,也会导致过激行为,可能促使孩子采取打人这种形式报复和发泄。

1.孩子因为害怕而动手

可可平时怕生,不喜欢陌生人对自己很热情。偏偏2岁多的时候,碰上个特热情的弟弟,见到可可就扑上去拥抱、亲吻。可可冷不丁被抱住就觉得很害怕,忍不住本能反应把他一把推开。虽然推人的行为不对,但我们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先顾及孩子的情绪,因为孩子是因为“害怕他”才有了暴力行为;其次我们要温和地告诉孩子:推人不对,你不喜欢他抱你的话,你可以说:“你这样会吓到我,请不要突然就抱我”;同时也要请对方家长提醒她的孩子,要先征求别人的意见才可以抱抱,孩子一样是需要尊重的。

2.孩子因愤怒而动手

孩子4岁后,开始懂得语言的力量。他们懂得用语言激怒对方,或者有时候只是无心的伤害到对方。于是有的孩子因为愤怒就动手了。这时候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你很难过。但是,生气也不能打人。”然后还需要教孩子学会宣泄自己的感情,如捶打自己的布偶玩具,或者向妈妈诉说等,尽可能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大部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都是有原因的,但家长平时的积极引导最为重要。

1.提供和谐的生活环境

所谓身教大于言传,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都会默默影响着我们的孩子。所以夫妻发生分歧时,最好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互相攻击、吵架、打闹,这些都会无形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不要让孩子过度观看有暴力镜头的电视,给宝宝提供充足的玩耍和游戏时间。

2.不要体罚孩子

孩子犯错时候,家长不要选择暴力来处理问题。体罚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使孩子感到委屈、无助,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学会用“打人”解决问题。

3.适度惩罚

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首先坚决制止,严肃地告诉孩子不能打人,然后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再和他讲道理,也可适度惩罚,如一段时间内不能看电视或不能外出等。如果宝宝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攻击性行为,一定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能更有效地巩固宝宝的良好行为。

小结

回想可可的成长经历,自己也犯过很多错误,而且也无法保证今后一定不犯错,但我始终相信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只要愿意反省愿意改正,错误的经历其实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