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即便是成年人也未必从来都是说话算话的。比如和好友约好两点见面,真的都能那么准时在两点整碰头?因为堵车,因为出发晚,或是因为安顿孩子等原因,总有那么几次迟到个几分钟或更久,甚至不能如约前来。遇此情况,你是否会理直气壮地质问对方:你说话不算话!NO!成人世界的交际,会让你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会用理解包容一切,并不会涉及到“言而有信”的品质。
那么当这个对象换成还不齐腰的小鬼,他又为何被硬生生地贴上“说话不算话”的标签?!这不公平!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说话不算话的真正原因。
“能有什么原因?跟孩子说了,只能玩半小时的游戏,结果都1个多小时了……”西西妈首先吐槽。
“没错,讲过了看电视看多长时间,结果时间到了还再看,不给看还闹脾气。”豆豆妈表示赞同。
“去超市前说好不买玩具,谁知看到新款的巴拉巴拉小魔仙就哭闹着要买。”倩倩妈也深有同感。
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在玩一个游戏,正在最后冲关的时候却突然停电,游戏强行中断,你生气吗?不甘心吗?
如果你正在看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影,却突然接到领导让你加班的电话。你的感觉又如何?会埋怨吧?
瞧,集中精力正在进行的事情没有做完,强行终止,心里总归是不舒服的。这样的不舒服宝宝也会有。况且他还没有成人那样的自控力,这种不适感只会比成人更加强烈。而我们竟然在孩子心里难受的当口,生气地指责他说话不算话。内心委屈的孩子需要宣泄,需要反抗,哭闹不妥协的现象就发生了。说到底,这其实是个心理规律,真与讲信用无关。
那么就这样吗?玩游戏、看电视、买玩具……不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不加以约束,任其继续下去,不但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生活,也会让本来和谐的亲子关系亮起红灯。
让我们在理解的前提下,温和地解决这一冲突吧。
1.理解万岁
孩子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是有他的思考。不要一看到不好的行为,就空洞地加以指责,贴上各种标签。这是一种不尊重。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就需要你用平等的心态去面对这个小人儿,让他觉得被关心,被理解,被接纳。如此,他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