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找一些童谣,让孩子读一读,背一背,玩一玩,体会童谣之乐。
譬如这首: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小松鼠。
这歌谣之所以过目难忘,妇孺皆知,就因为通俗让它浅显易懂,比兴让它趣味横生,押韵让它朗朗上口。在保留它神韵的同时,我们慢慢教孩子来改编。
第一步,换掉“小松鼠”。
用来替换小松鼠的动物,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既要押韵,也就是韵母为U;又要符合情境,也就是最好在山上可以看到的动物。
有哪些动物具备这两个条件呢?鼓励孩子想一想,说一说。说上来了,要鼓励;说不上来,要提醒。总之,要千方百计让孩子乐于跟你对话。
经过讨论,孩子明白,这些动物都符合上述要求:猪、鹿、兔、狐、鹜、蜘蛛、蝙蝠、鹦鹉、鹭、鹧鸪……
接着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来改编。怎么操作?以猪为例,示例如下: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小野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大野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胖野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瘦野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大肥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小肥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黑野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花野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荷兰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藏香猪。
……
你看看,只要能说出出多少种类的猪,就能改编成多少个句子。
需要走注意的是,在列举猪的种类时,要尽可能遵循一定的思维和逻辑顺序,比如大小,胖瘦,颜色,公母,产地,品种,等等。这样的训练,才能让孩子思维严密、思路清晰,因而滔滔不绝。替换鹿、兔、狐、鹜、蜘蛛、蝙蝠、鹦鹉、鹭、鹧鸪……时,也应如此。
当然,上山一趟不容易,万一没打到动物这么办?有没有其他可以带回来的物品啊?比如蘑菇、红薯、山竹、葫芦……相应地,我们的动词也要随之而变。
经过引导,孩子可以顺利将歌谣变成下面的模样: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采着小蘑菇。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挖到大红薯。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带回甜山竹。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看到银杏树。
……
我们还可以把上山的见闻和感受替换进去。歌谣就变成了: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发现将军墓。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摔伤我屁股。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扯烂两条裤。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累得打呼噜。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用坏开山斧。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发现藏宝图。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只好随风舞。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累得气呼呼。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实在心不服。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踩出一条路。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吓跑我高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