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步,换掉韵母“U”。
其实,“一二三四五”“三五一十五”“头发黑乎乎”“小车嘟嘟嘟”等内容,除了押韵以外,与整个歌谣的内容不一定有本质的关联。其作用,主要是为了解决歌谣好唱口难开的问题,当然,也引出了歌谣的韵脚。(这就是我国传统的比兴手法,在民歌中运用非常普遍,但因为太难,不必讲给孩子听。)
放在歌谣最前面、用来引出韵脚的句子,一般是谚语俗话,眼前情景等等。
如果孩子积累的谚语俗话还不多,应尽量鼓励孩子描述眼前所见之景。
可以这样来引导:
走在街上,见到汽车,可以这样开头:汽车嘟嘟响;汽车跑得快;汽车一溜烟;司机摁喇叭;警车哗啦啦;等等。
来到花园里,可以这样开头:花儿朵朵香;玫瑰花儿红;菊花黄又黄;梨花雪雪白;街上人真多;等等。
如果是早上,可以这样开头:太阳红彤彤;早上空气好;朝霞铺满天;天边鱼肚白;等等。
如果来到河边,可以这样开头:大河向东流;河水叮咚响;霞光铺满江;鱼儿水中游;帆船点点过;云在水里飘。
在妈妈面前,可以这样开头:妈妈真漂亮;眉毛细又长;妈妈在切菜;妈妈眼睛大;妈妈笑嘻嘻;等等。
还可以用天气来开头:六月天气热;烈日似火烧;夏天日子长;没有一点风;等等。
实在没思路,还可以用珠算口诀、乘法口诀、谚语俗话来开头:九九八十一;三下五除二;四九三十六;八月桂花开;端午锣鼓响。
如能这样去联想,去拓展,我们歌谣的写作就可以随心所欲啦。
示例如下:
三六一十八,我去买西瓜,西瓜大又大,妈妈笑哈哈,
河水哗啦啦,我来画幅画,奶奶没看清,说是豆腐渣。
太阳红彤彤,煲汤要放葱,放葱香气浓,撑得肚子痛。
宝宝要睡觉,奶奶把扇摇,树上知了叫,吵得睡不着。
九九八十一,我来喂小鸡,小鸡来啄米,都往中间挤。
……
第六步,改变每句的字数。
如每句由五个字,变成七个字、四个字、三个字,等等。
第七步,增加每首歌谣的句数。
如每首由四句,变成六句、八句甚至更多句。
第八步,有了前面这七步。
孩子就可以激情飞扬、自由创作、积极向报刊投稿了。
附录: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1、不知什么叫押韵。
解决办法:
严格来讲,押韵是指韵相同;简单来讲,就是韵母相同。可以让孩子翻字典,按照音序检字法,积累韵母相同的常见汉字。还可以让孩子积累押韵的歌词,积累押韵的谚语俗话。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孩子背一背《声律启蒙》。
问题2、列举范围太窄,打不开思路。
解决办法:
经常让孩子尽可能罗列生活中的物品。比如10种职业,10种艺术家,10种文学家,10种诗人,10种中国诗人;10种唐朝诗人;10种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等等。每一种列举题,都尽可能地提供多种答题思路。说得多了,思路自然就会顺畅。
问题3、触类旁通不敏捷,打不开思路。
解决办法:
经常让孩子尽可能地找词语、短语的“兄弟姐妹”,引导孩子见多识广,细心观察。比如“苹果”,让孩子触类旁通,第一次列举:香蕉、桃子、葡萄、榴莲、柑橘、柚子、香梨,等等;第二次列举:苹果皮、苹果核、苹果肉、苹果汁,等等;第三次列举:颜色、形状、气味、味道、温度、手感、重量、体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