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6岁,常常因为调皮而被他爸爸打。他爸爸的理论就是,孩子长大后,对6岁以前的事都不会记得,所以现在打打没关系。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有一个名词叫幼年经验失忆症,大人总认为孩子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但其实这个阶段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请问是这样吗?
第一,关于“幼年经验失忆症”指幼儿0—3岁的记忆,而不是6岁以前。这个名词最早出自精神分析流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近期研究中,确定了人类3岁以前的经验成年后不能记忆的事实。
第二,根据上则信息不难看出,3岁后的体验是可以被个体记忆的,这其中不仅包含儿童愉悦的生活体验,也包含带给儿童压力的且有可能造成心理创伤的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在成人的眼中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早已经被家长所忘记,但是儿童的心理创伤不是以家长的评判为准,而是当事人——儿童的心理感受为主。以我从事心理创伤治疗的经验,很多童年的创伤所带给当事人成年后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例如在个体安全感、价值观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作用。
第三,虽然0—3岁的记忆个体可能无法记忆,但此刻你可以回想自己的幼儿时期,是否也存在一些零星的记忆?这些记忆来自他人的描述。可能那些经历个体并没有形成深刻的记忆,但是随着他人的描述依然可能对个体带来不同的影响。更何况3岁后的体验是可以被记忆的。
最后,我很想说的是关于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打”。“打”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是唯一的方式?因为爱而担心,因为担心而害怕,因为害怕而愤怒,因为愤怒而彼此伤害,这是在很多家庭中可以看到的循环,可是任何以爱的名义带来的伤害都无法替代孩子所真正体验到的痛楚。
作为家长,理智的爱,那就是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