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让孩子学会面对愤怒

让孩子学会面对愤怒

2014-09-10 22:16:26 出处:乖乖网 作者:阿兜 儿童早教

夏末的午后,几个妈妈带着孩子三三两两在树荫下乘凉,阳光晒得人直想打盹。可就在这个宁静的公园里,烧烤区的边上,有一对父子的声音大起来了。

仔细听了听,好像是因为孩子想要再玩一样新的项目,一直在缠着父亲,而父亲却不耐烦地想拽着孩子回家。僵持了好一会儿后,年轻的父亲被缠得没办法了,暴跳而起,举起了巴掌大喝一声:“你再磨叽,就一巴掌盖过去!”

巴掌扬起来时,孩子往后缩了几步,抽泣了起来。父亲似乎特别见不得孩子哭,又是一声大喝:“还敢哭!”

我正为孩子接下来的遭遇揪心,好在,孩子妈妈及时地冲了上来,拉着他战略转移了。

那一巴掌真的打下去,会怎样呢?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几乎在所有的来访者身上,都发现到一个共性:对自己内在需求的无力看见,无力支持。

他们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表现,一种是一直很乖,很懂事,很听话,像是个美好的布娃娃,家长、老师、社会要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另一种则呈现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唯我独尊,只以自己的需要为需要。

那位爸爸若真的“一个巴掌盖过去”,就是用典型的外界暴力规则一次性盖住孩子的所有要求,其反设台词是:你再敢为自己提要求,就得接受狂风暴雨的折磨。这时,孩子首先形成这样一个自我信念:为自己提要求,是不对的。

接下来,更糟糕的是,当孩子用哭泣来安慰自己时,爸爸进一步提出了“不许哭”的要求。这时,孩子的自我信念递进为:安慰自己也是不对的。

想象一下,这样的情形在家里反复重复,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孩子会变得乖巧听话,不提要求,且无力安慰自己。但是,人只要活着,就会有要求,这些要求尽管不被看见,却一直在,甚至越积越多。也许哪一天,就变成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

我们附近的一个小区,一名高中生选在妈妈下班的时间,从七楼一跃而下,意思要“死在妈妈面前”。邻居们无不惊诧扼腕,纷纷叹息说:“怎么会这样呢?这孩子从小就乖巧懂事,怎么会突然走上这条路?”

在我看,也许这并不是突然,只是一场最终的剧烈抗争。

亲子关系中,父母的主导最重要;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孩子自体发展的源泉。形象一点说,父母是孩子与世界连接的桥梁,这座桥怎么连接、质量如何,都决定了孩子以后怎么对待自己,怎么对待世界,发展出什么样的自体结构。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