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去年,朋友去澳洲时在当地家庭做客,她们家的就餐环境同样很特别。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阳台上阳光很好,马蹄莲开花了,那么,就搬到阳台上用餐;如果客厅窗口的树冒出新芽了,值得观赏,那么,就搬到客厅用餐;餐桌也可能转换到孩子的手工桌上,原因是孩子动手做了个小台灯,一家人可以在台灯下用餐……而且,一定要铺上桌布,摆上鲜花,因为他们注意的是用餐环境和心情。吃饭要讲究气氛,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变化,所以很容易记住父母教导的吃饭礼仪。
法国家庭则不像中国的父母催孩子快吃,上学的孩子吃完还要赶紧做作业。他们说:“孩子,慢慢吃。”他们向孩子传达的理念是吃饭很享受。只要在家进餐,他们一般都会告诉孩子,沐浴后再进餐,换上喜欢的家居服,胃口会好很多。在放松的进餐氛围下,法国父母会借机给孩子讲解美食和餐具的鉴赏之道,以及用餐礼节。毕竟吃相不是“训”出来的,是环境熏陶出来的。吃饭对孩子来说,是放松,是美好,是温暖,更是隆重的事,好吃相自然而然就容易做到。
听完朋友讲述的国外家庭“用餐术”,我收获颇多,结合我家的“家情”,慢慢地纠正女儿的吃相。
再吃饭时,我会以身作则地请长辈先入座、先动筷,对他们用“请”的语气,分别时说:“再见,下次再聚!”等等。但好习惯的养成,不是光靠说出来的,必须通过不断练习才能形成。除了做榜样,我还放手让女儿自觉遵守,反正不管在家或在外面吃饭,每次都告诉她必要的礼仪,屡次重复后,孩子总算明白,这是她应该做到的。我呢,赶紧适时鼓励。
果然,女儿真的越来越讲究礼仪了,我给她的表扬越来越多,因为朋友提醒过,鼓励更为重要。因此,我尽可能称赞她的礼貌吃相,认真而具体地告诉她:“你刚才吃饭的时候,又专心又保持了桌面的整洁,真是个好孩子!”“你刚才排队等其他小朋友领完冰淇淋才自己领,做得真不错!”女儿认为她的付出受到肯定,自然乐意坚持下去。
前些日子,女儿在学校还赢取了“餐桌小淑女”的美誉,陪她吃饭已经不再令人头痛,相反感觉很有面子,女儿的大气放松,吃饭过程里表情的优雅和可爱,使她也像个“名门闺秀”了。朋友获知我女儿的改变,同样很开心,笑言:“孺子可教也!”
经验分享:
1.不要求快——在同时期内有计划地教导一个或两个礼仪。
2.目标合理——每个孩子都不同,要敏锐地察觉你孩子的能力。对某个小孩有效的方法在其他孩子身上可能完全不管用,要注意年龄的差别。
3.要有弹性——如果你的孩子哪天很不对劲,就放松一下,延到第二天再实行。
4.生动有趣——小孩都喜欢乔装,有时不妨摆设华美的餐点,邀请他们“盛装”赴宴,教导他们:举止与装扮的身份要相称。
5.树立榜样——教孩子向做得好的小朋友学习,也可以借助录像带、书籍和图片进行训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