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方法,改变你的“强制”
1.真爱
即无条件地爱孩子。这不是口口声声说“为你好”,而是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想一想“如果我也只有四五岁,我在这样的年龄,对这个问题会怎么看,会有何感受?”这样就能够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可以接受的态度跟孩子对话。比如:孩子想玩一会儿,妈妈要理解到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可以这样跟孩子说:“玩一会儿当然好,玩过后再练琴,弹出的乐曲一定也是快乐的,就连听到的人也会一样快乐,是吧?”
2.尊重
就是将孩子当作和大人一样的独立个体平等地对待,而不是将孩子当作私有财产:“你是我生的,就要听我的!”孩子通过我们来到世界上,但是她/他永远都是她/他自己的。孩子拥有自己的人生和自由,而不是家长意志的执行者。尊重也是明确家长自己的责任,那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他们创造一个自主的空间,而不是事必躬亲、凡事代劳。比如:尊重孩子累的感觉、想玩的需求等。
3.耐心对待孩子
和颜悦色、轻声细语是我们对幼童一贯应当保持的态度,不论孩子如何不听话,我们都要接纳孩子的感受。好母亲“就像一个容器”,能够容纳孩子所有的感受,并帮助他们分辨自己的感受,逐渐培养孩子的自我整合能力。因为孩子的大脑神经尚未健全,常常会无故发脾气。在接纳感受与情绪的同时,还要规范孩子的行为,指出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不对,需要改正。家长要始终用平和、耐心、陪伴的态度,让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出选择。
4.尽早和孩子做朋友
家长最迟应该在孩子4岁前和他们建立一份朋友关系,这将非常有助于日后的亲子沟通。不过同时,家长也要保持权威,让孩子知道他需要尊重父母。一般来讲,父母两人可以进行分工,一方以朋友的态度和孩子保持更亲密的关系,另一方则保持权威性,所谓“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也是这样的分工。但是,父母两人要注意坚持同一个原则,不要让孩子感觉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