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小事,即使是我们生活中的小细节,由于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同,对宝宝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那么,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对宝宝产生哪种影响呢?又该如何修正教养方式中的不足呢?
权威跟专制不同。家庭教育中的权威是指父母在宝宝身上所体现出的威信和权力。权威型父母不但对宝宝有合理的要求,对其行为也有适当的限制。
对宝宝有着足够的关爱,能够耐心地倾听宝宝,懂得恰如其分地激励宝宝自我成长,可谓在约束和自主之间掌握了一种合理的平衡。成长过程中,宝宝需要有更多阅历和理性的父母进行“权威性”引导,这样才会形成友善、真诚、合作、自立的品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愉快自信地学习。
严慈并济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方式更强调严格的管教,因此有时会给宝宝过于严厉的感觉。修正权威型教养方式的不足,就向老祖宗的“外圆内方”取经吧!我们对待宝宝的某些要求,不妨在遵循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柔和的语气、有趣的活动、新鲜的形式,做到严慈相济。
民主型的父母能平等地对待、尊重宝宝,对宝宝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对宝宝提出明确且利于成长的要求,并会给予解释。
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宝宝可以无拘无束地同父母游戏、交流。正因为民主型父母对宝宝爱而不惯,言而不苛,信任尊重,继而使宝宝情绪稳定、情感丰富、意志坚强、合群、自信,易形成积极、向上、热诚、友善的性格。
张弛有度
“民主”不等于一味地协商,不是让父母失去自我去全力迎合和满足宝宝的需求。也就是说,父母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宝宝,宝宝的意愿同样也不能强加于父母身上,双方都要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由于学龄前的宝宝自身知识、经验欠缺,有些事情父母不一定要征求宝宝的意见,尤其是不适合宝宝做的决定。比如,与其让2岁的宝宝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穿,不如您根据天气情况和宝宝的身体状况自行决定。另外,该让宝宝妥协的时候就应该让宝宝妥协,要让宝宝懂得体谅别人、考虑别人的意愿和感受,这样宝宝才有可能学会“民主”地对待他人。
专制型的父母只一味对宝宝提出高要求,却不理会宝宝的感受;只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总是代替宝宝思考,强迫宝宝接受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按照自己的认识和意志去活动,很少跟宝宝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宝宝几乎无法独立选择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也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和支持。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宝宝,易具有两种极端性格:要么形成服从、懦弱、胆小、人际交往差的性格,要么形成顽固、逆反的性格,对人缺乏信任,同时也缺乏自信,心情不开朗。
尊重宝宝意愿
专制型父母应该向民主型父母学习,积极和宝宝沟通,理解、尊重宝宝的意愿。当宝宝有不当行为时,向他提供有限的选择,而不是直接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呵斥。父母与宝宝说话时也应注意声调和语气,心平气和会给宝宝以受尊重和被接纳的感受。应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宝宝,发现宝宝身上的闪光点,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妈妈相信你能行”等,多用积极性评价:“你真棒”、“你做得很好”……
从众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从众型父母重视宝宝的教育,为了“不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往往是跟风地给宝宝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以求宝宝在成才路上抢得先机。其实,这正是没有自信与分析能力所造成的盲目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