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宝宝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
遵循一定的准则及社会规范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因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融入一些社会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元素,促进宝宝的社会化发展进程。可利用宝宝模仿力强的特点,多教给他们一些礼貌用语和文明举止规范,让他懂得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秩序规则,不可“为所欲为”同时注意在实践中培养宝宝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不可乱扔果核,公共场合不可大声喧哗等。
适当给宝宝一些约束
让宝宝从小明白:世界并非围着自己转,自己的行为有很多限制之处。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父母一定要温和而坚定地执行,不可随意姑息迁就。如宝宝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哭闹,可用冷处理法。过多关注就会给宝宝一些负面的影响,会强化他的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当宝宝发现父母很温和同时又很坚持时,他就会明白父母的底线是不可以突破的,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配合了。
重视游戏活动
幼儿的活动能力十分有限,交往的圈子也小,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在现实生活中接受磨练,而游戏活动则为宝宝提供了这种磨练的机会。在游戏中孩子们必须遵守共同契约,分担各自角色的责任和义务。这些是他们理解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钥匙。在游戏中孩子们相互监督,相互评判,相互教育,彼此的社会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幼儿是从游戏中获得认识社会的能力的。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而到了6~9岁,即在我国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对文字、算术、科学、艺术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不再像两三岁时那样盲目地问为什么,而是就一个领域的疑惑提出疑问或自己的设想。
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父母可以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包括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资源,满足其文化需求。
对于此阶段的孩子来说,培养他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比让他学会多少知识更重要。有的家长比较强调结果,多侧重让孩子进行枯燥的练习,以致让孩子失去对知识渴求的兴趣和动力,甚至出现厌学。这些都是年轻妈妈未来要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