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放下因期待而发的情绪
另外,情绪还跟我们对某个人的期待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我期待这次期中考试我孩子数学可以考99分,结果他只考了89分,那我就会有很大的失望情绪。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跟期待的落空有关系,或者也跟我们的期待与现实不符有关系。有些高三学生的家长朋友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孩子可以考上一类院校,因为他们认为一类院校无论是学校学风还是日后就业都会占优势,但孩子目前的实际水平就只能上一个二类的高校。就是因为这一期待跟现实情况的差距,搞得很多家长焦虑不堪,严重的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而实际上家长的焦虑情绪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应考心态。
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对自己的期待做工作,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期待值。比如家长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做什么,就一定要知道两岁孩子的发展规律,对他施与那个阶段适合的教育。或者家长需要问问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对家长本人意味着什么。如果家长希望通过孩子来证明自己的成就或者希望通过孩子来获得社会的认同,那这样的期待就该放下。毕竟孩子有自己的特点,只要他做了努力,结果是什么样子的都该受到接纳和尊重。家长也有义务为自己的期待负责,而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加重孩子的负担。更何况,只要爱自己的孩子,做了自己能做的,就是好爸爸或者好妈妈。所谓活在当下,就是在每个当下做自己所能做的,放下对未来的期待。如此想的话,内心的情绪便会舒服很多。
拥有自信将“元情绪”平静下来
还有一个方面,一个人的情绪还跟自我价值感有关联。通常,很自信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情绪会比较稳定;相反,那些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家长反而常常容易跟孩子着急、脾气暴躁,不允许孩子犯错也不能接受孩子平庸。当然这里的自信或自我价值感指的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感觉,跟做了多大的事情或者赚了多少钱没有关系。比如有些家长在外面看着精明强干,回家后却会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其实都是内在的自我不够强大的表现。因此,家长的自我成长很重要,要常常看自己,多找找自己身上的优点,进行自我认可和欣赏。当我们能够很好地看待自己并拥有自信的时候,面对孩子时,无论其表现如何,都可以很从容地应对。当父母比较平静的时候,才可以很好地支持到孩子。
仔细想想,我们的有些情绪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才会被激发,这些情绪其实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来自我们成长的经历。也许我们小的时候一不听话就会被父母揍,因此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就积压了许多负面的情绪,比如愤怒、不平等。长大以后,当我们做了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愤怒的情绪就被激活了,于是就会对孩子发脾气。有的人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则表现为烦躁。这是因为潜意识里有两个声音,一个是来自父母的严厉的教训,一个是来自自己小时候的委屈,这样的冲突就会让自己面对相似的情境的时候无所适从,因而感觉到很烦。这往往是一个人情绪的源头,也叫“元情绪”。如果有激烈的情绪冒出来,可以觉察并厘清,觉察这个情绪不是来自孩子,而是自己的内在被激发了。如果能够知道这其实是自己小时候积压的东西,就要告诫自己,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没人再对自己发脾气了。同时意识到自己为人父母,冲孩子吼叫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