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评价那些看上去舒服、很放松的人会这样说:Ta一定有一个华丽的童年。这个华丽不是指物质,而是一种综合的东西。
一位我非常尊重的朋友,她就有一个华丽的童年。每天晚上,父母人手一本书,静静地度过夜晚。暖暖灯光下,他们小声交流书中的内容,一张桌,一盏灯,3个人,风雨晴和的时光......父母也很喜欢把书当礼物送给她。她从小的阅读量很大,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很多父母会说孩子不爱看书,只是多少家庭有这种潜在的氛围呢?
她的妈妈是一位爱美的女人。小时候,妈妈牵着她的手去看电影,她常常觉得骄傲又害羞,为什么?因为妈妈太美了,穿着红色麂皮坡跟鞋,卡其色铅笔裙,浅褐色暗方格衬衣,皮肤清洁白皙,随身带的手帕常常散发着香气。这样的场景让旁人无限想象,这样的母亲给孩子多好的关于美的教育。她说妈妈随身都会带干净的手帕,秋天用手帕包一包细碎的桂花回来,放在她的枕边,一屋子的香气。如今,她就是一个用手帕的女人,并且极容易被打动。我在一次讲座上看到她提到父母时,用素色小方格手帕擦眼泪,她有一颗温柔善感的心,那是一种温柔的传承。
这种家教不是培优,而是一种家庭氛围,与爱和审美相关的氛围。
她的父母一直都给她送礼物,送的礼物一定有某种表达。比如书,比如一块可以传承的手表,比如立春的礼物,代表一种持久、珍重还有审美。她的母亲告诉她:女孩子一定要美,不要着急。母亲去世后,父亲会送双份礼物给她,代表着:妈妈还在,永远爱你。而这时候,她早已成年。她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她:你是被爱的,你很好。教育某种意义上只是给被教育者信心,这不是钱所能买来的。
说起华丽的童年,同样想起一位朋友的先生,她先生是美国人,很有快乐的能力。常常问她的一句话就是:你开心吗?朋友说,先生也有个华丽的童年。他的母亲送他们去机场会这样问:要看的书带了吗?要听的CD带了吗?她先生一家人,没事的时候就是在一起吹吹唱唱,虽都是业余水平,但自得其乐的本领相当强。
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氛围,如果氛围是对的,小孩不可能成为问题孩子;氛围不对,问题都会来了......家,说小很小,说大很大,差之毫厘,失之千里。